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如何教

2009-10-27王国栋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6期
关键词:读法课文内容文言文

王国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来临,许多语文教师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教学了。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有人认为应该教字词,增进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也有人认为应该教文章的组织结构;还有人认为应该教文章的思想内容、教文化背景……各种各样的教法、学法,到底该听谁的?在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把文言文的重点转移到课文内容的分析、写法的学习、文章中人文精神的领会上,把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文言知识的积累、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丢到了一边,一味地强调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表现。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气氛的确活跃了,学生也高兴了,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却收获很少,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并没有多大提高。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文言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到提高阅读能力上,如提高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中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等。

明确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后接着要做的是使传统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东西在新的教法中变得生动有趣。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使受教育者自主、积极地参与。

一、要让学生“爱”起来

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因此,文言文教学也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致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怎么办呢?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讨厌文言文。最好的做法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在讲解儒家经典《论语》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则语录的深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观察周围的同学有没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有优点的同学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什么,有缺点的同学我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认识到不该做什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在活动中有一种真实的体验。这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而这一基本特点要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生动的体现和切实的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对新‘课标的一整套理念和举措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备课时按‘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这一理念钻研教材,选择教法,引导体验、领悟。”

二、要让学生“动”起来

文言文教学同样也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它是一门工具类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今后能够在学习中应用知识的一种能力。一种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练”的。这也是我们在改革新教法时忽视了的,然而这恰恰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语言工具课既然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就应该在这几个方面设计教学教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1.放手自读,激发兴趣。就是要让学生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自己读,初步感受课文,激发求知欲。在学生自读之前教师要明确交代学习的要求、目的,简介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况等。

2.精心创设,让趣味成为基石。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自己自愿做的事才会做得好。”因此教师应钻研教材,细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着手,改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被动状况。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以学为乐。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长期经受着文言文学习枯燥、无效的挫折,从而学习文言文消极被动、兴趣索然,甚至丧失信心、自我放弃。长此以往,形成了文言文学习的恶性循环。这印证了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1975)等人提出的“习得性无力感”这一概念——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产生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态。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习得性无力感”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首先,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获得自我效能感,增强信心;其次,要在教学的“活”“新”上下功夫。

3.复述课文,锻炼思维。在读和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在全班说,也可以在小组当中说。进行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也可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

4.展开讨论,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让学生动手,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指出来,先分组讨论、交流解决,剩下不能解决的部分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些内容教师要通过点拨、引导、启发、讲解来和学生一起解决。这样教师教的内容少了,也“精”了,学生理解得也就会更透彻一些。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也要参与讨论,但不能把结论强加给学生,应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再准确讲解,或者作为课外解决的作业;另一方面,就课文内容、句段的含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动机、独特风格、人物形象等展开讨论。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信任学生、适时引导、善于点拨。

5.自主学习,闪耀思维探索的火花。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觉得“眼前一堆字,脑中灌糨糊”。文言文教学还应该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性,表现为学生能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动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

6.加强诵读,培养情感。了解内容后能顺畅地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其他任何教学活动都无法取代的。教师在学生诵读时应加以引导。读的次数多了,学生常会感到厌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外在的一些形式激发兴趣。摇头晃脑是一种读法,悄声细气是一种读法,一人一句是一种读法,你问我答是一种读法,分组读,全班读……让外在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城关初中

猜你喜欢

读法课文内容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0”的读法和要领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低钠盐中的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