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新课程下化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尝试

2009-10-27戴伟年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6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化学教学新课程

戴伟年

摘 要:教学情境是教学环境的一个即时条件,是师生在教学交往中的一种相互刺激模式。而生活情境创设,可使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问题等紧密联系,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重构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进入知识的真实应用领域,这不仅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从真实、逼真的生活中学到新的知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比所谓的一般知识更有效。

关键词:新课程 生活情境 创设 化学教学

情境创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大改变。新型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重心越来越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情境的创设更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强调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情境创设对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全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化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水体、空气、固体废弃物、食品、化妆品和药物等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能源、材料、工业、农业等科技、经济发展也密切联系。生活情境是丰富和鲜活的。它可以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也可以是工业生产的问题,还可以是教材中所列举的生活事例,如酒和酒香、家庭装潢说甲醛、人体中的血糖等等。

生活情境创设,使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问题等紧密联系,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重构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进入知识的真实应用领域。这不仅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从真实、逼真的生活中学到新的知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适当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而且对教学过程起着引导、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实施情境教学,把学生引到某种积极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易”“趣”“活”,适应学生的精神需要。正是基于此原因,本文就这方面在课堂上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提出生活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鼓励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尤其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

〔案例:非典消毒剂是什么成分〕2003年4月,一场可怕的灾难在中国大地发生,非典的传播和流行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生命。我们的学生也时刻关注着非典疫情的发展情况。在一堂高三的有机化学复习课上,教师讲到了“乙酸”的分子结构。此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有个问题,在预防非典中所使用的消毒剂是什么成分?是不是一种叫‘过氧乙酸的有机物?如果是,它的结构是怎样?它为什么能起消毒作用?它和我们平时使用的消毒剂有什么不同?”一连串的问题打乱了教师的上课节奏,也打破了课堂的沉寂,学生们都纷纷议论了起来。

〔情境开发〕①非典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②过氧乙酸的结构是怎样?③消毒剂能杀菌消毒的原理是什么?④查阅资料,还有哪些消毒剂可以杀灭非典病毒?

〔情境点评〕这不是一个人为预设的情境,也不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但是,一个学生的问题却把每一位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知识的理解与非典消毒剂的认识结合起来。

2.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生活问题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化学教材的编写也十分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材中有关内容,一方面是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相关化学知识问题。所以教学内容选择恰当,不仅对情境创设起作用,也对课堂教学起很大帮助。

〔案例〕高一化学教材有一节内容是“化学能与化学电池”,教材中结合生活实际的内容很丰富,有家庭小实验——番茄电池、拓展材料——电池的发明、化学短消息——废电池的危害等,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设计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创设〕教师演示番茄电池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察现象。随后,教师拿出很多水果,有苹果、生梨、橘子等,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一个。每个学生自己可以动手做一个水果电池,同时思考:为什么水果能制成电池?它们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一下像炸开了锅,他们觉得太有趣了,一个个动手做了起来。不一会儿,他们的杰作就完成了,学生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境开发〕1.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对原电池基本原理的认识。3.动手制作水果电池,思考水果电池为什么能发电。4.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原电池。

〔情境点评〕这一生活情境来源于教材上的内容,教师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中,充分挖掘了书本上的相关内容,并对教材进行了有机处理,从番茄电池的演示入手,让学生动手制作水果电池,从而将理论性很强的化学知识,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并不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善于组织和利用教材,让静态的教材变得生动起来。

二、展现生活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1.以鲜活的实物展现生活背景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快捷方法。实物来源于生活,以实物构建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

〔案例〕化学课上,教师讲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饮料,有可口可乐、芬达橘子水、雪碧、七喜、统一冰红茶……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好像这不是在化学课堂,而是在一家超市的货架前购物。这些实物,学生再熟悉不过了,生活的场景再现于学生面前。师:这些饮料同学们都很喜爱,可是你们在喝的同时,是否知道它们的酸碱性呢?我们又有什么办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

〔情境开发〕1.饮料有酸碱性吗?2.什么是酸性溶液,什么是碱性溶液?3.用pH试纸测定所带溶液的酸碱性。4.还有什么办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

〔情境点评〕教师选用的溶液来源不是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而是学生身边可以触及的日常饮品,这给课堂创设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生活情境。学生在对饮料酸碱性的测定中学习了化学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以生动的媒体展现生活背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运用录像、电脑等媒体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生活背景,让学生有直接感性的认识。如讲到碳氢化合物的宝库——石油时,因这节课的内容是生产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更多的是石油炼制后的产品,对石油本身接触甚少、了解甚少。因此,有必要给学生展现一个有关石油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石油的重要性。这节课可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都用录像形式,创设有关石油的两个情境,将学生的视线转移到日常生活接触不多的石油工业和石油之战中,使课堂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学生在生动的媒体感召下,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灵共鸣,会使学生更有激情地投入课堂的学习。

3.以感人的事例展现生活背景

在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很多事情,常常感动我们每一个人。讲述身边发生的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感人事例,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感悟知识。

〔案例〕29吨苯酚泄露以后〕这节课要学习的是有关苯酚的知识,一开始教师并没有直接讲学科知识,而是给学生讲一个事例:2004年7月16日零时45分,一辆从福建开往浙江乐清市运载着29吨苯酚的槽罐车因刹车失灵,追尾撞上一辆轿车后侧翻,罐体破裂,苯酚全部泄漏,渗入横阳支江上游,污染了20多公里的河流。当日深夜,300人赶赴现场。抢救人员紧急调运来3吨石灰对道路上泄露苯酚予以吸收、中和,随后用消防水枪和洒水车冲洗路面。第二天,横阳支江马渡村发现大量死鱼现象,水色变黄,气味刺鼻。苍南县政府紧急散发了逾万份安民告示,告诉居民不要到附近河溪中游泳、取水、洗衣,更不要打捞鱼虾食用,以免中毒。消防部门紧急调集消防车从中抽水,将受污染的水运走处理。并从上游的大型桥墩水库开闸放水700万立方米,彻底置换、稀释横阳支江水源。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从中我们了解到苯酚有哪些性质呢?生:苯酚是有毒的物质,鱼虾都死亡了。生:苯酚能溶解在水中,水体被污染了。生:苯酚有酸性,可以用碱中和吸收。

〔情境点评〕教师选择一定的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将有关事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不仅更多地了解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让学生在生活事例的情境中学习了化学知识,认识到化学物质对我们生活的有利和有害之处。

三、模拟生活情境,感悟理解知识

在课堂中,模拟与表演有直观和形象生动的特点,它能把抽象、理性的东西给人以感性的认识。

1.小品表演,模拟生活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等所限,很多生活情境不能完全真实地展现出来。这时,让学生进行表演小品等形式,不失为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2.角色扮演

模拟生活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让学生扮演角色。角色扮演是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角色,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角色扮演中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深入学习,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

以上尝试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点滴做法,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达到一种最佳的学习境界,但要注意因内容、因时、因地而制宜。既要切合教学内容,把握学生主体,又要明确目的,做到统一和谐,灵活机动。否则,虽热热闹闹,学生却无所获益。

总之,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下学习化学知识,感受化学的美,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和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些生活情境的创设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中沉闷的气氛,改变了学生单一接受式学习方式,让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为教学增添了色彩和活力。

参考文献:

祝辉.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一中化学组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化学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