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09-10-23王小绵
王小绵
数学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主渠道是数学教学,我们有必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呢?
一、树立敬业精神、提高思想素质
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态度的情感表现不同,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同。教师只有将所授知识倾注以自己的感情,才能收到优良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讲:没有爱、没有敬业精神,讲授就不会带有积极、鲜明的感情色彩;相反,如果数学教师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处于病中,本来脸色苍白而消瘦,但一上讲台,却显得年青活泼、精神焕发、热情洋溢、笑容可掬,那么上课时定能感情投入、“以情发声”、出言动人。
二、注入情感,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三、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数学教师也应依据学生的生活现实、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形象动态情景、质疑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对数学教育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主动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主动的探索者。
五、在布置数学作业上充满情感
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上总是内容单一,甚至机械重复,造成学生怨言重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注意作业的质量、数量。对于强化作业、有难度的作业应因人而异,给学生民主的权利,维护好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饶阳县五公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