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凸显美育
2009-10-23黄金清
黄金清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以渲染、品味、畅想、体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材中美的因素,受到道德的感化,获得美的享受。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凸显美育——注重‘音乐美、意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感受音乐美,增强语感和想象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过音律与节奏创作了音乐艺术。这种来自视、听高级感官而产生的美感对学生来说能获得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儿歌、散文、绕口令中的韵律美,节奏美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
1.把握语句的节奏,培养良好的语感。
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才能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使学生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如我在指导朗读《美丽的武夷山》中的一段话:
武夷山山势险峻。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第一句话总起句,句首的“武夷山”起提示作用,指导读重音,第二句“有的像”读时稍加停顿;描述山峰的造型奇特,语调轻松,语音稍低;第三句写最险的大王峰,“最险”读重音,语调稍高,语速稍快,展现大王峰的气势。通过这样的美读,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体味武夷山的美姿。
2.借助器乐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如能使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就能创设出良好的情境。如教《我家住在大海边》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观看潮来时的壮丽与雄奇。音乐声,浪潮声,声声入耳。音乐的采用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浪潮越来越近,一齐向这边涌来,声音非常响。”“风平浪静”,理解了潮来时的“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当时学生所表现出的眼神和表情,证明了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大海的壮美。
在教学中,我还曾运用了快板、小鼓、电子琴等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合着节拍诵读诗文。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享受、感悟,得到美的熏陶。
二、领略诗文的意境美,获得情性和理性的交融与升华
叶圣陶先生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融情入境,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教诗词,不仅使学生弄懂字面的意思,了解其主要内容,还必须“入境”才成。反复吟咏,方能读出韵味来,细细体味诗中蕴含的意境,同时使思维产生发散。如教《朝发白帝城》,这是李白在唐朝元二年春天遇赦,离别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全诗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清晨诗人辞别朝霞满天的白帝城,乘着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而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重峦叠嶂,夹道相迎……好一幅三峡行舟图啊!”通过听有感情的配乐导读,学生进入情境了:全诗展示了三峡美景,洋溢着诗人遇赦东归时轻松、喜悦的心情。从而与作者思想感情交融,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三、锻炼品格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语文教材的内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真善美,识别伪恶丑,自觉丰满人格力量,增强道德修养。
1.人格力量的培养。
教师要把塑造学生真善美三种人格作为奋斗目标。依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去完善学生美好的人格。如第五册《中彩那天》,文章里的小作者多希望能把中彩的那辆奔驰汽车占为己有,但爸爸却把汽车还给了库伯。这体现了爸爸品格上的“真”。讲课时,我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然后自由发表意见。并说说:你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将向爸爸说什么?大家异常热烈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总结时,同学们懂得了:爸爸的诚实是最珍贵的,是一辆几十万的奔驰汽车无法比的,因为诚实正直是心灵美的体现。教师针对这些教材内容,要善于引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2.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
一种情感向道德、人格、价值观的升华,都离不开一个“知”字。学生在优秀篇章中接受到健康崇高的情感熏陶,是认知的成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呢?
首先,要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所谓“势”,即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也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能力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其次,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文章中鲜明的英雄形象,如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雷锋、张思德……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英雄为国捐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会深刻印在脑子里的。这时候的教育会影响他们一生,也正是理想教育、奉献教育、爱国教育的大好时机。
综上所述,审美的熏陶、启迪、养成教育是学生长期的认知活动,是潜移默化、融会贯通的过程。这个过程和语文的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连,进行全方位育人,才能塑造学生优良的道德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力量,树立无私奉献的理想观念。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凸显美育,注重审美情趣和意识的锻炼与培养,能焕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亟待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福建石狮市凤里教委五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