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科学素养培养

2009-10-23马亚丽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素质科学

马亚丽

国民的科学素质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素质中的核心素质,是许多社会健康、高效运行的基本前提。自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最高理念,政治新课程标准当中也相应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政治科学素养,提倡探究学习,贴近生活实际”。政治作为社会科学在人们的心中总感到不够“科学”,因为它远没有自然科学的精确性、严密性和确定性,但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学生对社会科学的学习,如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严密的科学素质不可能建立在不可靠的想像上,政治也需要以科学为准绳。所以,同其他学科一样,政治学科教学也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炬,激发科学思维的活力。

一、政治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质是以正规教育为基础,通过日常学习和媒体等各种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积累形成的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它包括五大要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素质教育,指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科技宣传和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以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和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政治教育实施科学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宣传科学发展观理念

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均资源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所以我国一直提倡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初三《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教学中,师生共同搜集我国的科技、资源的资料:我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国是彩电、手机生产大国,核心技术50%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我国的环境破坏现状(有数字、有图片)……从而,让学生明确要鼓励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养成珍惜、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卢梭说得好:“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在对学生实施科学素质培养之前,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教师必须是拥有比较高的科学素质的人,否则,科学素质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老师要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先做到,严于律己,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楷模,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态度、兴趣爱好乃至为人处事,都将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起模范表率作用。所以,探讨政治教育实施科学素质的培养问题,作为教师就应该自觉地把自己摆进去,只有首先解决好了自己的问题,才可能在教育实践中主动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和实施素质教育。从备课、讲课到辅导作业等等,教师都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来对待。教师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必然会对学生起到感染和影响作用;教师凡事都要问个水落石出,学生也不会敷衍塞责。这就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也是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习惯的重要基础。

3.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创新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决条件在于培养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勇于批判、勇于否定的质疑精神。要求学生热爱科学,具有自信与批判精神、有责任感及创新意识。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留心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与怀疑的态度,由质疑进取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从而有新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教材、权威,教材中或教师讲授中如有错误,可大胆提出纠正。刚开始,可有意识地讲课、讲题时,有意出错题、说错话,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

4.立足科技成果,创设教学情境

政治学科最大特点就是现实性强,教学内容中渗透着较广泛的科学知识,即使在中考、高考中,也越来越重视关于科学技术知识的考查。因此,强调政治学科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既有利于借助于现实中的科学技术知识理解教材内容,也有利于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在创设情境中介绍科技最新进步成果。时代的不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科技的进步。在政治课教学中要介绍当今最新科技成果,教师必须经常结合理论知识,创设一些新的有关科技现象的情境材料,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讲初一内容《人类生命的独特性》时可用视频播放《爱的奇迹》,这是一部当今世界上最为完整地记录精卵结合、胚胎发育,直至新生儿诞生的影片,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奥妙与神奇,体验母亲的孕育与辛苦,从而知道感恩父母。在讲初二《无形的财产》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搜集的近现代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并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及喜欢的一些智力成果。

5.重视学生的实践和运用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实践出真知。”世界丰富多彩,奥妙无穷,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面对教师苍白的讲解和书本的文字,那么对科学就不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可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科学素质是潜藏于人的内心的不可见的素质,它的获取,不同于一般的什么技术技能,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获取。但是,政治学科却可以给学生提供科学素质培养的十分广阔的实践和运用空间。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分析判断力等等,无一不可以通过政治学科的学习得以实现;同样,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观、科学观,包括高尚的审美情趣等等,也同样可以在政治学习的实践中得以确立。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解除各种各样的羁绊,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主动把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专项研讨活动。

新课程也鼓励学生运用调查、访问、网上或图书查阅资料等方法,亲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认识。为更好地体现探究的实效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经济分析的观点以及逻辑推理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和论证问题,形成合理的经验、体会,真正达成应有的理性感悟,切实提升情感、价值观。

总之,政治课作为社会科学宣传的主阵地,在弘扬科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江阴市山观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素质科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