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2009-10-23邹见芳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巴黎和会现实历史

邹见芳

大家都知道,历史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历史的各种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当今国际国内现实相联系,在学生了解历史现象的基础上,知道历史的来龙去脉,知道历史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影响。并教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历史,成为一个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现代人。因此,我认为历史教学就是解决历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是什么?”揭示历史事件的内涵,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首先了解所学历史事件的基本概况,如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内容等,有时则是这一历史事件的概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如学习巴黎和会时,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知道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和影响。这一步是能否学好巴黎和会的关键,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教材,并进行自主归纳,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甚至老师给以指导。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给以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没有足够的沙石是盖不出楼房的。

“为什么?”是探索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揭示历史事件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地位、结果、作用);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这一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什么?二是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地区历史乃至当时的世界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性质、结果、作用、局限性等),还是以巴黎和会为例,学生明确了巴黎和会的内容后,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也是一次反苏会议?这一步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辩证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充分的讨论,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展开对历史问题的辩论,只有彻底弄清楚了巴黎和会召开的原因和影响,学生才能比较全面的掌握领会这一历史事件,才能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进一步升华。

“怎么办?”是分析问题后,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个人的和社会的、中国的和世界的,探索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揭示解决问题的途径、正确方法、思路,也就是把这一历史事件与学生自己或者与我们国家今天的社会现实相联系,与世界现实相联系,找出学生自己或者我们国家、当今世界从这一历史事件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是历史教学的精髓,是历史教学的实质。对于巴黎和会的学习,完成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会对战胜国中国如此处理?它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通过讨论思辨,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理解,就会从内心深处明白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增强综合国力,“国家兴亡,我的责任”,中华民族的崛起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更加明确历史与现实是密切相连的,历史是一条流动的线,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点。“怎么办”几乎可以涉及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学习过程之中,如学习贞观之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对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有何借鉴?我们应该学习唐太宗那些优秀的个人品质?学习秋收起义,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毛泽东对起义挫折的处理看,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学习罗斯福新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看我国的计划经济有没有必要?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不是矛盾的?罗斯福兴建公共工程鼓励就业、刺激消费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作用?等等。“怎么办”真正体现了意大利学者克罗齐1917年提出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理念,正如李明赞在《历史教学不为彼岸只为海》中所说:“历史与现实,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特别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智慧去梳理。历史讲传承,要用历史本真的眼光看待历史;历史讲联系,要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讲借鉴,要用历史智慧的眼光看待历史,这就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历史教育就是标定镜子反射角度的尺子,反射的角度要调整合适,才会给受教育对象带来理念的震撼和智慧的启迪。”“怎么办”是历史教学的一汪活水,这一点解决好了,历史教学也就真正活起来了。

所以,历史教学根本上就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这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每节课的历史教学只要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是解决了历史教学的根本问题,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港务局中学

猜你喜欢

巴黎和会现实历史
巴黎和会时期北京政府索赔决策的转变:从参与到退出
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华立场:山东问题解决的理想与现实冲突
1919年的顾维钧
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以华师大版《巴黎和会》一课为例
新历史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