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学生,他们会给你一片美丽的天空
2009-10-23薛晓华
薛晓华
去年秋天,我接任了三(5)班的班主任。开学没两天,学校要每班出一期黑板报,并且要评比。当我把教室后面的黑板擦干净时,班上一个小班长对我说:“薛老师,黑板报给我们出吧!”
我笑了笑:“你们行吗?”
“能!”孩子斩钉截铁地说,“一二年级时都是老师出,到了三年级,给我们自己出吧!”
板报要评比,我不放心,又不好完全拒绝,伤了孩子的自尊,就推脱说:“等下一次吧。”
于是,我请来美术老师画好报头,自己找材料、画线、抄写,忙了两个晚上,终于完成任务,并且在学校评比中名列前茅。我暗自庆幸:幸亏没要学生出。
第二个月,学校又要进行板报评比,主题是“我们爱科学”。课间我一边擦黑板,一边盘算着这一次找谁来画报头。见我擦黑板,上次那个小班长兴奋地跑到我面前:“薛老师,这次该我们出了吧?”这时我才想起上次说过的话,虽然不放心,但总不能让学生说我说话不算话吧,于是只好说:“行啊!这次就给你们出。”旁边几个学生顿时高兴地跳起来:“太好啦!”
放学后,小班长主动找了几个同学留了下来。
我仍然不放心,就问:“要不要我给你们找些图和材料?”
“不要!不要!”小班长带头喊道。
“那你们谁会画画呀?”我疑惑地问。
“我、杨云睿、常艺腾、谭桐桐……”她一口气报出了一串名字。
“那你们打算画什么呀?”
小班长笑了:“薛老师,你就别管了。你去办公室歇歇,画好再来看吧!”
我只好去办公室改作业了。心想:给他们出一次看看吧,不行,以后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当我改完一套作业,走进教室一看,黑板报已具雏形:一架“航天飞机”已有模有样——杨云睿照着语文书,正在给航天飞机画尾巴,那个小班长正在抄写,还有两个同学正在写美术字,整个板报布局虽然显得稚嫩,但也不失美观活泼,充斥着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想像。
看到他们那股认真劲,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惊喜,不住地夸赞道:“好!真不错!”
“那以后都让我们出了?”那位机灵的小班长连忙说。
“好啊!这块板报是我们班的门面和形象,希望你们能够认真负责,充分展示你们的才艺。”
在那次板报评比中,我们班虽然没取得最好的成绩,但同学们的表现,实在让我感到惊喜。
更让我欣喜的是,黑板报上还经常出现和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比如,学习了《恐龙》一文后,黑板报上就有了《恐龙灭绝的种种猜想》;学了郑板桥的古诗《竹石》,第二天,黑板报的一角就出现了《郑板桥胸有成竹》的文章;近来数学老师常为学生点错小数点而发愁,不知什么时候,黑板报上有了一篇童话,说的是航天上的一个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故事……黑板报上还不时有同学们自己的作文“发表”,黑板报成了同学们课余时阅读的乐园——而以前,同学们只是在每期黑板报新出来时看一看,以后,就再也没人看了。
后来,一块黑板对于全班42名学生来说已经太少,为了满足更多同学的积极性,小班长还请美术老师搞了一次手抄报的讲座,经常在班上举行手抄报评比。教师的四面贴满了每次评比的优秀作品,教室的墙壁被同学们戏称为“多彩的百科全书”,每个课间,总能引来不少的学生驻足观看。
这件事,使我深有感触:相信学生,他们会给你一片美丽的天空!
新课标提出: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一块黑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了课内外联系的纽带,这是一种多好的综合性学习啊!
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学生的潜能、创造力是很大的,你不给他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个性得不到发展,“棱角”就会被磨平,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一样,对孩子总是不相信、不放心,管这管那,以至包办代替,让孩子失去很多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例如,我们在板报评比中,就过分地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评判,而忽视了“儿童”所应有的内涵。因此,我认为,板报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做,而且还要让学生自己评。这件事也使我看到了同学们拥有不可低估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逐步地,我们班的一些日常管理也试着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管理。同学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教育、教学相辅相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