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
2009-10-23杨文涛
杨文涛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对信息化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信息化教育的素质。本文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然后阐述了提高教师信息素质的意义,提出提高教师信息化素质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 教师 素质
21世纪,伴随着信息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高等教育正日益信息化,但是在一般院校中,信息化教育的水平还是比较低,远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水平。据调查我国很多大中型城市的学校,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建设比较齐全。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普遍利用的效率不高、操作技能欠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模糊,运用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的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和综合应用技能的学习与指导。可以说,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以如何在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1.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手段简单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对信息化的应用都比较简单。只是会应用word或者用ppt软件来制作教案,上课时候把教案投影出来,这只是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减轻了板书带来的劳累。另外是部分学校具备了较好的多媒体硬件条件,但教师上课却只是简单地使用这些设备,并没有充分地把多媒体手段融入到教学中去。
2.教学管理内容的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
一些高校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高校都应用自行开发或主管部门颁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排课、考试、成绩、学生基本信息等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软件重复开发,中途搁置和废弃的现象较普遍;另一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应用而编制的单机系统之间没有集成,数据不能共享,在不同系统中资源重复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
3.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各高校特别是一般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管理队伍也不稳定,这些都不利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二、信息技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新技术运用的关键要素。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是新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条件。但是面对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的教师还缺少准备。美国的教育技术实践状况调查表明,新型技术发展和推广的主要障碍正是教师。在我们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教育计算机硬件已经初步具备了条件,但是使用效果并不高。原因是科任教师缺乏应用技能,对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深刻影响的认识和技术应用还很薄弱。因此,对广大在职教师、师范生中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刻不容缓。
三、培养教师信息化素质的策略
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培养计划。通过系统的教育信息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使教师的教育信息素质逐步达到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1.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性、洞察力,养成随时随地获取有用信息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和加强指导教师平时运用“互联网”“校园网”进行教学管理及交流,如成绩管理、信息传递、教学BBS、电子备课等,使教师在实践中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对信息检索、获取、搜集、整理、分析、筛选、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2.设置开放性的教师信息素质培训机构
借鉴国外的一些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培养教师信息素质可以设立专门培训教师的教育机构。一是设立假期学校;二是在一些条件好的师范高等院校设立现代化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各种最新教学信息技术的培训;三是教师培训中心,其主要目标就是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研究教材教法,以应付课程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3.根据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
教师培训应坚持以知识介绍为背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培训的内容应涉及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常规媒体的运用与制作;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多媒体CAI的原理与软件的编制。对在职教师的技能训练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练”,在分析他们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中的实际要求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并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
4.健全规章制度,制订考核的标准和规范
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制度和考核标准是教师信息素质逐渐提高的前提和保证。因此,高校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包括信息素质的培
训、考核、应用等方面都应制定规范的制度。制定出的制度应体现激励机制,要能激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还要满足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考核时能用定性评价和量化考核的需要,以评选出真正的优秀者;制度要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及时修订和完善,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如为了鼓励教师制作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课件,制度规定学校定期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课件评比。对一、二、三等奖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结论
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丰富的信息文化常识、娴熟的信息能力,能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对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获取、提炼、整合、应用和传播,自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适应新型教育模式,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特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做一个现代化教学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江文化.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7,(1)
2.王世敬.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07,(1).
3.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9-35.
4.覃其兴.浅谈职业院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4):180-181.
5.周红.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素质的培养[J].师资培训研究.1999年第2期
6.宁艳珍.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第19卷第1期.
7.秦明鹏.搞好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J].教育现代化.2005,(1).
8.李艳稀,等.论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信息素质的要求[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2)1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电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