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2009-10-23曾冠彬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板书美的创设

曾冠彬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语文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不少学生对语文课却产生了“兴趣危机”。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老师必须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在动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着手: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导语往往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从而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如果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十分重视导入的设计,在走进课堂之前都能十分认真的推敲一下这堂课开始的三言两语,那么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众多语文教育名家,无不在导入的设计上精益求精,设计精品更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点燃”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解决“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在课初的几分钟内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准备,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比如:在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让大家齐唱一遍《好汉歌》(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摘出其中的三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巧妙地将其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讲课时水到渠成,势如破竹。

二、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情境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逐渐进入课堂,录像、音乐、多媒体等对创设美的情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来创设美情境。在讲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我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引起学生在感受青海湖美的乐趣中感知课文,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学习动机。根据这一课的主要情节,我在教材内容设计了几个步骤:1.多媒体播放“青海湖”美丽风光的短片。2.学生上台介绍青海湖的相关知识。3.探究性地读课文: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诵,要求学生边读边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让学生在画面、色彩、音响及教师语言描绘中获得感受,形成“直接印象”,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认识上的准备。同时,让学生在连续的情境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然后再让学生对着画面自学课文情节,学生感知、思维、记忆、想像等心理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增强了感知效果。这样,学生借助幻灯片充分地感知了教材的情境美。

三、运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渲染情境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本身就极富有感染力。这就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得到统一,讲课时自然就会感情投入,很快进入角色。教师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情感,彼此间灵犀相通,感情共鸣,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现代教学手段借助了电、光、声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朗读渲染课堂教学情境,“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我利用了酷乐网,配以优美和谐的flash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诗文充满了韵律美和节奏美,创设了美妙的情境。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通过音乐渲染,以图配诗,让学生充分感知,想象理解,深入诗境。在美的意境中,学生的心与诗人的“心”碰撞,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既在“境”中领悟了诗意,又在“境”中感悟了诗情。

态势语言也很重要。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感情共鸣;另一方面要密切注意学生表情、动作的反应,并据此来判断学生感知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整情境,改变手法,推进教学。

教学中的一些强调技巧,如语言的重复、停顿、加重或延缓,动作或表情的大幅度变化,巧妙的激疑问难或设问作答,组织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展开竞赛,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等等,都是创设情境的好办法。

四、展开想象,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设置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绘或者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氛围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情境中的某种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然要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学生的思考就必然是积极的、主动的,因而也是敏捷的。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播放了桂林山水景色的录像,指导学生观察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通过创设一个美丽的意境,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后,再观看这些录像,可兴奋了。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特点,真正感受到了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桂林的山和水,他们都介绍得有声有色。这样学习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说话能力。

五、运用美的板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赞美“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板书作为一种直观性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创造。

板书要清晰、规范、合理、新颖,教师只有在深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板书设计,方能更好地辅助教学,也更益于学生接受,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例如:图示式、对比式、总括式、表格式、彩笔的运用更有画龙点睛之妙。比如用橘红色彩笔板书。笔者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在熟悉课文内容时设计了以下的板书,它是由一个大“北”,一个小“伐”组成,取诸葛亮出师北伐之意。“北”字左边是文章前一部分内容,右边是后一部分内容。板书左右两联是杜甫赞颂诸葛亮的两句诗,具有对称和含蓄美。先板书“北”字两竖,然后由左到右板书“北”字四横的内容,最后板书“伐”字和两联。这样的图形板书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很有兴趣的去学习文言文,更重要的是对所学的内容记忆犹新。使板书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语文课堂能绽放出美的异彩,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也成为教师展示个人能力、魅力的大舞台。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龙田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板书美的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好美的雾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