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创设 物理问题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09-10-23印铁良
印铁良
摘 要: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克服)的学习情境。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的创造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教学 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源于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发挥人的创新才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问题与科学创新
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比如:在研究光电效应时,出现了经典电磁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象,从而吸引了许多物理学家对新领域的探索,最后由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理论。又如:在研究原子结构时,卢瑟福的α散射实验出现了汤姆生原子模型所无法预料的现象,为了解决此问题,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可见科学创新源于问题。问题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而且也正是问题不断推动着科学研究。因此,可以说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灵魂。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Popper)曾经强调指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科学家必须以批评的态度认识原有理论的局限性,以创新精神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提出新的假设,建立新的理论。
二、问题情景与物理创新教学
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所谓问题情景,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或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且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学习任务)。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习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
从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是一个课题。但在心理过程上却与科学家创新的发现过程很相似,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对现有认知结构和方式进行改造和超越,相对自身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方式而言,这便是创新。这为我们进行物理创新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类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这一教学情景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情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三、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创新教学的实践
1.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规律。(1)通过实验,激发求知欲;(2)通过实验,层层设置情景,探索规律。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任何一个新知识均可以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寻求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来创设情景,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3.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景
现代科技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双向闭路电视、多媒体等,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逼真、表现力丰富等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它能把一些无法看清的现象模拟出来,从而让学生获取足够的感性材料,为思维加工奠定基础。它恰当的使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焕发学生的创造性联想。
四、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
通过问题情景进行创新教学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重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具有操作简单,师生交流频繁,课堂自由度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教师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1)方向性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情景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所提问题要能反映“干什么”。从而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意图清楚,学生成竹在胸,整个课堂有的放矢。
(2)科学性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情景要把问题问到“关节眼”上,即所提问题要反映“为什么这样提”。问题情景设计要充分暴露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框架结构。问题提出必须科学、正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3)层次性策略:问题情景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同时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问题情景设计时,应该随学生的思维水平而有所区别。如:概念的理解分层次,例题的要求分层次,练习完成分层次。同时针对学生实际,学生基础差一些的,可以多铺垫一些,问题细一些,采用“小步走”的方式,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优化课堂结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