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提问与作业
2009-10-23李天华
李天华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对比、分析和综合。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提问是信息反馈的最好途径
通过提问收到的反馈信息,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收不到的,它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二、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运用学科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通过师生对话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的处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体会发现问题的喜悦。
三、课堂提问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对于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中等水平的学生往往满足于只会叙述和记忆公式,不理解物理含义。如,对于欧姆定律,部分学生不清楚电压、电流的因果关系。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题意明确清楚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自满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特别是针对学生认为理所当然的地方,可以提出与常规看法相背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
四、常用的几种提问方式
“直问式”,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曲问式”,是一种迂回提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的疏漏模糊之处,抓住关键词作为突破口进行提问,使学生顿悟,从而加深对正确结论的理解。
“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共性,区别个性,找出规律。
“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进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比喻式”,能使学生产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不同事物中找出共性,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
“层次式”,针对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进行分层,由浅入深的提问,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刨析,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彼岸。
课堂提问应该按照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在设计提问时应该经常变换方式,设定固定的模式。即使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下提问,也应该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收到良好的效果。
除了提问,作业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也是学生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乐于做题并做有所得,我在设置课后的即时性作业时,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作业”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我还遵循自主性、扩展性、开放性的原则,作为课后即时性作业的补充,设置了长期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让他们周末和家长一起完成,也可以给他们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时间去完成。长期性作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观察查阅题、动手实践型、研究性学习型、超前预习型。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作者单位:滦县高坎学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