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堂的以情优教
2009-10-23谢培发
谢培发
摘 要: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政治课是其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政治教师应实施以情优教。本文先简析以情优教的涵义,再指出思想政治课堂实施以情优教的必要性,最后明确思想政治课堂以情优教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 以情优教 涵义 必要性 策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基于教改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以情优教应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教学更高境界。
一、以情优教的涵义
所谓以情优教,就是运用情感优化教学。即在充分考虑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以情优教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的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等渗透着强烈的思想情感。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用赞美之情来激励学生;理论性强、概括性强的内容是抽象空洞的,政治教师要把其作为抽象理论的“润滑剂”和“调节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春风化雨”。
三、教育对象的情感特点决定以情优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时期也是生理上的渐趋成熟与心理上的欠成熟的矛盾期,他们的思想情感呈现出矛盾的特点,表现为充满热情和激情,富有朝气,但情绪波动性大,受暗示性强。
四、思想政治课堂以情优教的基本策略
思想政治课教学全过程进行情感化处理是以情优教的基本策略。
(一)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抓好备课环节
政治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媒介,是教师所要传递的正义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的载体。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使自己的情感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进而以情育情,避免陷入空洞地说教;教师在钻研、理解教材时也要多方面收集资料,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
(二)调动积极情感,力贯课堂教学全过程
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应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富有感情的表达和各种艺术手段在学生身上产生知理和生情的双重效应。
1.政治教师要把握自我情感
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以情优教的前提是把握自己的情感。教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在课堂上是健康情绪的主导,必须调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愉悦的享受。
2.政治教师要巧施教学技巧
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的第二节《两代人的对话》时,我设计了如下方案,收到了以情优教的效果。
(1)课堂导入
调动情感:大屏幕展示满文军的《懂你》,让学生明白母亲“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让学生在欣赏中回顾过去自己与母亲的点点滴滴,进而使学生产生我“知你心中苦与乐”的疑问?
问卷调查:你与父母发生过矛盾吗?如何解决的?统计后展示问题: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间发生的矛盾?通过问卷调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步入本节课的学习。
(2)百家争鸣
课堂讨论:把自己认为能解决与“父母间发生的矛盾”最好方法说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勇跃发言,最后达成共识:冷静——沟通——理解(换位思考)。
(3)我爱父母
小组表演:再现自己在家与父母交往的情形。学生表演的情况教师不加评价,让学生尽情展现自我,后对照“交往讲艺术”去反思自我。
3.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以情优教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积极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高尚的人际关系。爱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热爱学生;“最好忘记自己是教师”,换位思考;“行不言之教”,注重自身人格的提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只有在课堂上重视以情优教,才会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增强其吸引力和生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徐海荣.论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