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09-10-23杨青江
杨青江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让学生在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独创性。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首先要点燃学生的创新欲望。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首先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欲望。
其次要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创新的过程避免不了挫折和失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要借助历史长河中艰苦卓绝的奋斗事件启迪学生的心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多方位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作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
二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
总之,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实,敢于打破陈规,从而逐渐形成思维的独创性。
作者单位:河北行唐县九口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