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谷物法》的废除

2009-10-22

科教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皮尔

刘 微

摘 要 本文通过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联盟理论,分析19世纪英国关于废除《谷物法》的政治斗争,根据该理论的逻辑,文章将略述当时英国国内各要素的流动程度并阐述国内政治斗争的形式过程,以验证社会联盟理论的有效性。文末将借用国家主义理论进行补充。

关键词 社会联盟理论 反谷物法联盟 皮尔

中图分类号:D9561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介绍

英国谷物法的对象包括小麦、蚕豆等在内的一般粮食。英国对谷物贸易的管制由来已久,虽18世纪前的英国粮食充裕,但因重商主义盛行,其谷物贸易政策为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展开,蒸汽机提高了生产力,英国人口急剧增长但耕地有限;而城市化加快导致劳动力流向城市。英国遂变为粮食输入国,谷物管制变为限制进口。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便颁布了限制进口的谷物法。

《谷物法》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 低于80先令时,禁止粮食进口。1822年谷物法修正为价格在每夸特70-80先令间可以进口谷物,而当时国内平均粮食价格只有44先令,因此该法的修正无实际意义。

该法案引起极大争议,除土地所有者支持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强烈反对。政府多次下调关税仍不能使民众满意,1846 年,英国上下两院通过了首相皮尔提出的废除《谷物法》提案。《谷物法》被正式废除。该法的废除体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社会联盟理论,即国际经济政策和国内政治分化的相互作用原理。其中国内要素的充裕程度及其流动性决定了国内政治分化和斗争形式。

笔者将运用社会联盟理论对该事件进行分析,验证该理论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进而引用国家主义理论进行补充。

2 社会联盟理论的理论框架

根据“颠倒的第二意象”,国际经济联系会影响到国内结构,国际贸易对国内利益集团具有收入分配效应。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从一国最基本的要素出发,充裕要素所有者会从自由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所有者将受损。 相反亦然。

而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自由贸易将降低进口竞争部门的实际收入,出口导向部门的实际收入水平将会相对提高。

前者认为这种分配效应反映在国内主要形成基于流动要素的阶级联盟而后者认为会形成基于特定要素的行业联盟。希斯考克斯提出了要素流动性的概念,会合了这两种理论模型,完善了社会联盟理论。

他认为这两种模型的有效性取决于国内各要素的流动性。“要素流动程度高更易于形成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联盟,要素流动程度低的话以行业为基础的联盟更易形成。”

国内结构对国际经济的反应取决于国内要素的充裕及要素的流动程度。自工业革命以来,谷物低廉而奶类昂贵,许多耕地变成了牧场,机器推动了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英国成为当时最强的经济大国,资本充裕,劳动力充裕(除农业工人),但土地稀缺。 据此可推出英国劳工和资本所有者将支持自由贸易而土地所有者反对。

此外我们将探讨当时国内要素的流动程度,其测量指标主要有行业间的工资和利润率差异、工作年限、企业研发收入和人力资源流动率。

3 对国内要素流动程度的探析

总之,19世纪英国国内行业间工资和利润率差异降低,人力资源流动性提高。

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蒸汽等新技术易于应用在不同行业,节省了劳动力。生产线的出现增加了对非熟练劳动力需求,产业工人能更易在不同行业间流动。技术革新降低了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差从而缩小了工资差,技术普及也减少了国内行业间的利润差。行业间工资和利润差异越小,行业间要素转移的成本越低,流动性越高。此外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到了1830年前后城乡人口数大致相等,人们不再被耕地所固定。蒸汽机的出现使得各交通系统得到质的发展,降低了要素流动成本。

下面引用希斯考克斯对英国要素流动程度做的定量描述:

1815至1846年间体力劳动者周工资和熟练工人时工资的变差系数不高,表明工人工资差异不大,人力资源流动程度较高。

综上,英国土地稀缺而劳动力和资本充裕,各要素流动程度高,根据所引理论得出英国社会分化应是建立在劳工和资本基础上的阶级联盟争取自由贸易,土地所有者支持《谷物法》。19世纪英国国内关于废除《谷物法》的斗争与以上推导大致吻合。

4 以阶级为基础的组织联盟十分活跃

谷物法出台后,土地所有者坚决捍卫这一法令,而制造业厂商要求改革,因为《谷物法》严重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当时英国是最主要的工业品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出口农产品。如果英国不废除《谷物法》,那么别国必然对英国的工业品征收高关税,英国工业品销售就会受阻。 如果谷物自由贸易,那么粮价就会下降,工人购买力增强,便可购买工业品。此外该法的废除亦可降低工业生产的原料成本。

但是废除谷物法会使英国农业受到打击,因为国外谷物会大量涌入导致粮价大跌,地租降低等进而引起英国农业衰落。这将严重损害土地贵族和农场主的利益。

1838年一些制造厂商成立了反谷物法联盟,理查德·科布登是其中的代表。这个阶级联盟得到了劳工的支持。两大阶级的联合构成了废除谷物法的主体。其资金来源于工商资产阶级。

反谷物法联盟成为废除法案最重要的组织,其主要活动有:

(1)自有持有运动。1832年地主提出要求“凡有40先令财产”的人都应拥有选举权以增强本阶级。但该联盟帮助市镇人们购买地产并参加选举,增加了工人选民数,使中产阶级转变为重要的政治力量从而改变了议会结构,导致了新政党的出现——保守党和自由党,成为《谷物法》废除的重要原因。

(2)该联盟在1837年派出自己的代表参与议会竞选,把废除谷物法问题置于公众讨论之中。1843到1844年,联盟多次投入到市镇选举中,还通过竞选向选民宣传自由贸易思想。此外通过竞选,联盟成员进入了议会,得以直接向议院宣传反谷物法。这些议员就废除谷物法召开听证会,引起议会和舆论关注。

(3)在各地区大力进行大众宣传,在科芬园组织一系列会议,创办了《经济学家》,向中等及工人阶级、开明贵族解释谷物法的危害,使更多人反对谷物法。科布登甚至打着宗教旗号宣称“《谷物法》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总之联盟的反谷物法活动走了一条“自下而上”的路线:先影响群众,再投入竞选,最后以议会为舞台上下合力影响统治者,具有准政党的性质。

5 以阶级为基础的政党斗争十分激烈,发生重大政党变革

在废法过程中英国政党发生了重大变革,1833年前后托利党和辉格党先后改名为保守党和自由党。

从英国历史发展来看政党的变迁顺应潮流,1830年前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革,形成了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必然导致英国议会内部发生变化。

此时托利党不仅代表土地贵族,也开始吸收金融贵族和大商人中的保守力量。土地贵族内部也出现分化,一些土地贵族开始经营矿山、修筑公路等,逐渐从单一的农业经营中分离。因此改后的保守党从单纯土地所有者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为核心,兼有其他阶级的政党。

而自由党仍代表着金融和商业阶层利益,并以主张自由贸易的工厂主为核心。

直接促使两大政党改名的是议会改革,它增强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政治影响力。为拉拢他们,托利党发生变革,开始体现部分商人和工人的利益。

因而保守党虽仍以土地贵族为核心,但出现了部分工商业阶级的代表。这使得保守党在废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分裂,在皮尔上台后达到白热化。但这种分裂恰恰是阶级斗争的结果,极好地体现了英国阶级联盟的兴盛及土地贵族和工人、资本家之间斗争。

议会改革后,更多中产阶级和联盟成员进入议会,自由贸易之争在议会中显现。自由党支持反谷物法案联盟,而因保守党内仍是土地贵族占优势,因此该党整体上反对自由贸易的议案。1815至1846年,有关谷物法的废除党派斗争激烈,投票显示出高的平均党派凝聚力指数:1834年是78.6,1842年是84.1,而议会同一时期其他投票的凝聚力指数则仅为67.9和58.4。见下表:

下议院关于贸易议案的投票情况,1815-1869年

资料来源:Hansard Parliamentary Debates,McCalmont(1985),and Dod(1834-1860).

自由贸易论者大力鼓动议会,1840年下议院专门调查进口关税问题。自由党要求以固定税率取代调节税。但保守党提出必须保护本国的糖,以对抗那些使用奴隶的产糖国家。这使得保守党的立场具有道德优势,击败了自由党政府的议案,赢得了1841年大选,组成了皮尔内阁。这就是皮尔政府上台时两党间的斗争态势。

但皮尔本人在棉纺织业中有所投资,因而被反谷物法联盟说他“体内流着商人的血”。 维持《谷物法》对他私人利益也有损害。

1942年皮尔首先修改《谷物法》,降低了谷物进口税从而降低了粮价。1844年继续削减商品进口税。1845年提出中止征粮食进口税,但未获议会的通过。此时自由党领袖发表了著名的“爱丁堡来信”,呼吁立即废除《谷物法》。这促使皮尔向下院正式提交废除《谷物法》的议案。1946年一场围绕是否废除《谷物法》的议会辩论开始。在激烈的辩论中,皮尔共做了五次长篇演讲。1846年6月议案终于在议会上下院都获得通过。

皮尔坚定的自由贸易立场引起保守党内部的分裂。分为支持皮尔的工商业者和反对改革的土地所有者。他们在是否废除《谷物法》上出现分歧,后者谴责皮尔是保守党的背叛者,甚至后来大多数皮尔支持者因遭到排挤而逐步投向了自由党。 皮尔本人也因此辞去了首相职位。有近1/3的保守党在议案表决上投了赞成票,党内凝聚力只有45.1。而自由党则具有高度一致性,党内凝聚力高达96.4。(见上表)

6 国家主义理论的补充分析

用皮尔的个人利益来解释他废法显得并不充分。因为他也知道坚持自由贸易必然导致党内分裂,而自己也将落下“党内叛徒”的罪名。

仅用社会联盟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谷物法》的废除。该理论本身就存在缺陷:它在处理国家和社会关系上过于关注社会分化而忽视了国家的自主性。根据斯考切波的国家主义理论,国家是一套以执行权威为首并由执行权威加以良性协调的行政、军事组织。国家可以制定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意愿。 这很好地补充解释皮尔的行为。

皮尔作为一国之首,其行为更可能超越党派之争而代表整体国家利益。他废法更是旨在提高英国整体福利,他在一次议会发言中就曾表示:“除非《谷物法》不仅与农业繁荣、地主利益相一致,而且要与国家整体利益相一致,否则它实际上就已完结”。

废除《谷物法》是当时英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时英国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充裕的资本和先进的(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68页)科技等,生产力取得极大发展,具备了从保护贸易向自由贸易转变的条件。而历史证明:只有从保护贸易转向自由贸易后,英国经济才全面起飞,进入了“维多利亚”时代。

国内情形也使废除《谷物法》成为必需。1838至1842年间因自然条件,英国农业普遍歉收,出现大规模饥荒。城市经济一片萧条,1/5的伯明翰人靠救济过活。1845年的“马铃薯枯萎病”使得400万民众苦苦待日。这危及社会稳定,成为皮尔坚决废除《谷物法》的直接原因。

皮尔并未服从于当时激烈的党派和利益集团间斗争,而是有一定的自主性。

7 结语

通过对19世纪上半叶英国各要素流动程度和废除《谷物法》的考察,发现此案例与社会联盟理论大致吻合,而国家主义理论也补充了社会联盟理论,更好地解释了皮尔首相坚守自由贸易的原因。

注释

夸特是英国的容量单位,约合2.909公石.

保罗·克鲁格曼,矛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海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4~88.

迈克尔·希斯考克斯.国际贸易与政治冲突:贸易联盟与要素流动程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3,127,13.

Denis Judd, Empire : The British Imperial Experience, London:FontanaPress,1996:59.

G. Kitson Clark: “The repeal of the Corn Laws and the politics of the forties”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New Series, Vol. 4, No. 1 (1951) p.2p.5.

阎照祥.“略论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的产生”.史学月刊,1990(3):95.

迈克尔希斯考克斯.国际贸易与政治冲突:社会联盟与要素流动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4.131-132.

田野.“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学——社会联盟理论解析”.国际政治科学.2008.2:76.

John Morley, The Life of Richard Cobden, London: T.FisherUnwin,1910,p.150.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希斯考克斯.国际贸易与政治冲突:社会联盟与要素流动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田野.“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学——社会联盟理论解析”.国际政治科学.2008.2.

[3] 保罗·克鲁格曼,矛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海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Denis Judd, Empire : The British Imperial Experience, London: Fontana Press,1996.

[5] G. Kitson Clark: “The repeal of the Corn Laws and the politics of the forties”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New Series, Vol. 4, No. 1 (1951).

[6] John Morley: The Life of Richard Cobden, London: T.Fisher Unwin 1910

[7] 阎照祥.“略论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的产生”.史学月刊.1990(3).

猜你喜欢

皮尔
皮尔?卡丹:一个没有理想的好商人
皮尔·卡丹的选择
别了,皮尔·卡丹
曲线轨道上的小球
他用恐怖片挑战种族歧视
改变命运的纽扣
衣柜里的变化
缝扣子
再见,皮尔·卡丹
中国民企部分收购皮尔·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