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话能力的训练技巧

2009-10-20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讲话课文

童 斌

语文教学的确有不少需要广大教师探讨研究的问题。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令我们难堪的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学生缺乏学语文的热情,也就是说他们对母语的学习不感兴趣。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觉得在训练说话能力的同时是能激发出学语文的兴趣的,下面就个人的管见,谈一点具体的举措。

一.课前讲话,逼学生敢说

为了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我按学号顺序每堂课前由一个人讲话,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被老师逼上台说话。这样引入课堂教学,比老师讲效果要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因为几十个学生,就有几十种风格,每一个学生都将给周围的同学带来新鲜感,从而产生吸引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感能引发学习的直接兴趣,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也能支配人坚持学习,从而产生间接兴趣。没有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的负担,而没有间接兴趣,又会丧失学习的毅力和恒心。老师“逼”学生上讲台讲话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就能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前讲话的内容的安排应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可讲一个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还可报道一则消息,或者发表个人看法。讲话后,不论说的好坏,老师都应首肯,不能轻易否认。这种“逼”,成了习惯,学生的心理就轻松了,并且会主动地准备说话的内容。有时学生讲授的故事会与课文相关,老师应该抓住时机,从而引入课的讲授,给学生制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训练一多,学生就敢说了。这种“逼”其实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或者说是“硬性指标”。好习惯的形成,一开始往往都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得“逼”,“逼”得恰当,“逼”出热情。

二.课堂提问,诱学生能说

在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是有赖于在课堂提问中得到解决的。“提问”,可以说是把老师的认识转换为学生的认识的有效的途径。课堂提问,如果诱导得法,学生就能按老师说的思路回答出问题。课堂活跃,学习兴趣的浓厚是不言而喻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是起“煽风点火”的作用,“煽”的是语言之风,“点”的是思想之火。一旦点燃了学生的“思想火花”,学生读起课文来,怎不会意兴盎然呢?有一次我在讲《山景物记》时,问学生“看一看”与“看看”、“看”有什么异同,学生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进而引导学生再说,作者带我们去看一看哪些景物呢?这样很自然地把课文中所写的四个部分统一在一起,学生在轻松的答问中,体会了全文的构思,作者是如何用大手笔,描绘天山美景于笔端。我觉得这样授课,比直接讲授如何划分段落,更有吸引力。

三.课外活动,让学生会说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学会说话,是指在各种场合下,说话得体,有特色,有严密的推理性。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诺依涅尔曾指出:“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只有当学习和劳动,认识和行动,语言和事实在教育过程中,在整个学习活动、生产劳动中统一起来的时候,青年一代的个性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个性。因此,教学必须同课外的,校外的生活和青少年多方面的活动和积极性紧密的联系起来”。这些话告诉我们,兴趣是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的。开展一些适当的说话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一种向心力。可以开展演讲会、讨论会、答辩会、答记者问等各种说话训练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大胆去说,说得有声有色。如召开讨论会,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大胆发言。“答记者问”的活动也受欢迎,先有四五个同学准备热门话题,全体学生当听众,然后抽签回答。当问题一提出,每个学生都高度集中注意力,进入情景思维状态,这对于提高学生敏捷的思维力是有益的。

童斌,教师,现居湖北恩施。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讲话课文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淘气包马小跳
讲话慢
变脸
爱模仿的胖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