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如何引进竞争机制

2009-10-20刘兴传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竞争机制辩论竞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做到这一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它符合学生思维活跃、争强好胜的年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我们该如何引进竞争机制呢?

一.小组合作性竞争。初中三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老师提问的态度也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初一年级,由于刚入中学,年龄尚小,他们往往积极举手回答;初二年级,由于彼此熟悉,自尊心逐渐增强,他们尚能在很有把握的情况下举手回答;初三年级,正是学生逆反情绪最盛之时,他们腻烦别人说自己还是个孩子,更加在意自己回答问题的质量,生怕在众人面前“出丑”,因而很少有人举手,课堂气氛较沉闷。而采用竞争的方法,尤其是小组间的竞争,往往能激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这种在某种心理冲动驱使下的“应急”举动,往往能激发脑细胞的潜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二.开展适度性辩论。真理往往越辩越明。在双方富有针对性的辩论中,在正反对比中,学生对所学问题便能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在进行辩论之前,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让他们明白辩论的形式与要求,并事先通知学生进行准备。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在领会文章中心时,我让学生围绕“愚公精神是否过时”展开辩论,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大家一致认识到:在科技发达的当今,愚公落后的移山方法虽不足取,但其精神仍是我们的民族之宝,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和发扬。

三.组织课本剧表演。教学的内容是固定的,但教学的形式却是灵活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才能常教常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散步》时,可先引导学生简略地熟悉内容,领会中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表演结束后,再组织学生就表演的情况进行评论。这样,学生在书本的基础上深入创作,入情表演,并在观看演出后评头论足,深化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知识性问题抢答。老百姓常说,给一头猪喂食,有时食物很好它也不肯吃,倒是有那么两三头,哪怕食物不太好,它们也抢着吃。这种现象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常常存在,正常讲解时,学生往往不乐意去听,甚至干脆不听,偷看课外书、打瞌睡、做小动作等现象便时有发生。因此,作为教者就要在教学中灵活安排教学的形式。对于文学常识等的复习,教者可以事先安排学生自行复习,在具体教学之时,可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竞赛,对于优胜者可在平时评价分上加分予以奖励。

五.评选演讲高手。在我的教学中,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已成惯例。学期伊始,我便给每一个学生编了号码,按号进行,每节课1人。一轮结束,按评分标准通过无计名投票选举产生10名“演讲能手”。在评选出的“演讲能手”中再进行“决赛”,评选出1名“演讲高手”。此项竞赛活动,老师只是提出竞赛的规则、要求,如演讲内容健康、吐字清晰、表情自然、观点鲜明等,至于评分、计分、亮分全由学生进行。此项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进行命题竞赛。在复习文言文的词句时,我们的老师由于担心学生理解不透,往往会采取“把饭菜再热一次的做法”,其效果往往也不是很好。对此,我在复习时,采取命题竞赛的形式,要求他们先就课文中的通假字、活用字、一字多义、特殊句式等进行整理,然后再精选内容出成16开的试卷,并配好参考答案。课后组织班上语文成绩前五名的同学组成评委,认真进行评比,选出优秀试卷,予以一定的加分奖励,并将优秀试卷进行合成、油印,在下节课上进行考试。这样,出到试卷上的题目同学便格外兴奋,全班同学通过这种形式也较系统地掌握了知识。

刘兴传,教师,现居江苏响水。

猜你喜欢

竞争机制辩论竞赛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调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
浅谈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
同影子辩论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