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2009-10-20严志娟
快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课堂教学内容及活动本身的,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在语文课堂中呢?
一.创设文本情境,让表演进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情节性、故事性强的教学内容,我们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通过改编课本剧,让学生排练表演,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雨后》一课教学时,小哥哥滑了一跤,嘴上喊“糟糕”,为什么“脸上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轻轻地小心地跑”,却为什么“也希望摔一跤”?这是学生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男女一组,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既要表现出哥哥、妹妹的动作、神情、语言,同时也要去切身地感受哥哥、妹妹的想法,想想自己遇到了下雨天,见到了小水塘,是不是也要去踩一踩,可是又怕衣服湿了、脏了挨批评呢?通过表演的方法,唤起了学生的亲身感受,理解这首诗内在的感情,让学生“乐”在课堂。
二.捕捉教学疑点,让讨论进课堂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文本同样有自己的想法,当他们之间的想法不一致时,还会出现争论的局面,争论中会因学生间、师生间的视域融合而使课堂变得其乐融融。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捕捉教学疑点,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在出现学生间的不同意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春雨》这首诗教学时,我正在讲诗人把春雨称为好雨的时候,一个小家伙举手了:“老师,我觉得春雨并不好,下雨的时候浑身湿透了,多难受呀!”他这一发言,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附和的,说春雨烦人的,也有反对的。我并没有急于更正这位学生的看法,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春雨是好雨吗?”然后由学生反复阅读这篇诗歌,将讨论引入课堂,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在学生讨论时,注意听取有代表性的、符合诗意的意见,并让他们在全体学生面前展示,将讨论引入课堂,解决了这次教学“意外”。有一个女生说得特别好,她说:“动画片《快乐精灵》里面说,要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才能感觉到周围的快乐;我觉得我们也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发现周围美的事物。”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学生智慧闪烁的光芒。
三.设置学习赛点,让竞赛进课堂
学习中的竞赛活动可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争强好胜,好自我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用通过班级内的学习竞赛活动,科学设计学习赛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多想。通过教师引,学生探;教师诱,学生思,并在竞赛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展示,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长征》这首诗歌时,有意进行竞赛,安排了一次朗诵比赛。在初步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准备,人人上台朗诵。同学们个个都摩拳擦掌,各自准备,有的还请教了高年级的同学指点迷津。在教学过程中,还设置若干奖项,如“发言踊跃奖”、“作业质量最优奖”、“测验最佳进步奖”等,通过竞争激励,激活课堂活力,让学生乐此不疲。
四.铺就欢乐路径,让游戏进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当我们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这样就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和谐、有趣、丰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应遵循孩子爱玩的天性,适度穿插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和活动能力。如,在教学一组归类识字:舌、牙、耳、目时,我让学生学到哪一个,就指着自己脸上的哪一部分,并让同桌互相指一指,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一点都不觉得学习的枯燥,在识字的同时又了解了这一组识字都是我们脸上的五官之一。我还开展了一些如“唱歌”、“开火车”、“找朋友”、“说绕口令”、“双手做勾叉”、“笑哭脸”等小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动耳、动手、动脑、动口,手、眼、心全部开动,学生乐在其中,教师“获”在其中。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具有定向、动力、支持和偏倾作用,让学生“乐”在课堂,关键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严志娟,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