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人文教育策略探析

2009-10-20祝海燕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人文中学生教育

祝海燕 王 平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启迪心灵,塑造人格,提升境界的教育,是我们当前必须重视并努力去实施的。尤其对中学生,更要重视人文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人文教育,首先应将人文理念贯穿教育过程。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要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以人为本,还应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民主、正义和文明,使学生认同文明社会的道德准则,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确立理想的人格、目标,并愿意为之奋斗。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千百年来历史沉淀下来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在受教育中学会尊重,学生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学会评价,陶冶情操,崇尚高雅,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环境可以熏陶人,可以规范人。“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就像泡菜的水,因而加强中学生的人文教育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践行“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的教育理念和“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的教育主张。减少片面地、单纯地要求学生转变,更多地激发学生的自我需求,淡化过分强调德育的社会意义和夸大德育理想化的成分,把它转变为增强情感的力量和感召力,唤起学生内心的人性向善,在看似平实的工作中找准切入点,公正、平和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地达到心与心的碰撞和交融,使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努力跨进德育工作的理想境界。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一种善待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种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美德,即在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课下除了在教室、走廊、寝室、宣传栏、操场等醒目处张贴或写上充满人文气息的正面引导标语,还可充分利用校园图书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既要有纸质图书,还要建立电子图书,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加大图书流动量,及时更新图书,让学生充分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

第三,加强中学生的人文教育,还应注重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必须将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教育知识一起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教育是使学生走向养好人生的基础,是创造学生美好明天的事业,教师的职业是美的,教育的美存在于那些把教师这一职业当作享受人生发展自我的教师身上,存在于那些用心塑造学生心灵美从而体会到其职业价值的教师身上。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其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充分调动积极的教育情感和坚韧的教育意志,践行科学的教学信念,实现以理念到实践的全方位转变,以自己的充满魅力的人格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而唤起学生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才能真正提高其人文素质,发挥教师的人文教育功能。

第四,积极开展各类人文活动,强化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人在群体中生活,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人的认可。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平台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锻炼其实践能力,体现自我。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文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积极创新传统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组织和引导,使每个学生掌握一般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能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有益地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自我认识能力。

人文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更直接地体现着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作为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传授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全面提高,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积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祝海燕,女,湖北咸宁市艺术学校教师;王平,女,湖北咸宁市官埠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人文中学生教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文社科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