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2009-10-20王桂荣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福楼拜莫泊桑真情

俗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那么,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不久前,学校政教处组织了“感恩父母”书信比赛,全校二十七个班级,共计1400多名学生参赛,笔者有幸加入评委参加评定,许多学生没有写出真情实感。最终评出的特等奖是七年级李梓文同学写的《致我的爸爸》。信中该生饱含深情地叙述了自己对辞世两年的父亲的思念之情,难忘父亲生前对她的教育和疼爱。她写道:“您的爱悠远绵长,虽然仅仅只有十一年,那深沉厚重的爱,足以超过许多人几十年所得到的父爱。面对这高如山,深似海的父爱,我又如何去报答呢?”此文令笔者和其他评委动容。一位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上读完信时泪流满面,班上不少同学也纷纷落泪。可见只有写出真情实感,才能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二.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写作者必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思考生活才能对周围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感知越深入,描写的事物就越形象独特。法国小说家莫泊桑享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美称。19世纪70年代,莫泊桑中学毕业后,著名作家福楼拜正式成为他文学上的导师。福楼拜堪称严师,他经常指导莫泊桑进行“速写”训练,要求他的门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福楼拜要求莫泊桑具有抓住事物特征细致观察的能力。莫泊桑正是导师福楼拜的培养下,花了将近十年的苦功,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观察感知的习惯多么重要。

不仅要有观察感知的习惯,还应养成体验积累的习惯。有的学生提笔作文,思绪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其根源就是在积累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材料储备丰富。许多学生平时不善积累,腹中空空,写作时只能“望题兴叹”。所以,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不容忽视,平时应当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所见所闻感都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形成习惯,日积月累,头脑就变得丰富起来。

三.“四多”习惯

“四多”即多读、多思、多练、多改。首先是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不例外,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以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造,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才能称心应手。

更要多思考,除了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动笔前思考定什么样的主题,选什么样的材料,以及对材料的组织等等,最好列成题纲或打腹稿,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挤牙膏般地硬挤出来了。

修改也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而修改又重在养成自改习作的习惯。这方面,古人早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绿”字作者先后用过“到”、“过”、“满”等字,但都不满意,最终修定“绿”字,使得诗句生动传神,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学写作的一开始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王桂荣,教师,现居湖北荆门。

猜你喜欢

福楼拜莫泊桑真情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风雨真情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真情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福楼拜的『笨学生』
莫泊桑拜师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特长就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