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09-10-20熊黎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激情挫折感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写作技巧的传授,比如怎样开头结尾,如何选材布局,强调轻重详略,关注过渡照应等,无意中却忽视了作文时感情因素的培养。

情感,也称“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世间万物的一种态度。文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思维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文章是情感的结晶,是心灵的产物。

古人说“言为心声”。好的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如果对所写人物缺乏真切情谊,对所叙事物无动于衷,对所描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的情感,那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这些情感,不可能一朝一日具备,必须在日常生活和作文训练中加强培养,让情感主宰作文的灵魂。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思想和情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观察、体验、分析、认识社会生活的结果。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及社会某些热点问题进行思索,展开讨论,用文章解决现实问题。除了写,还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谈,去评。老师在讲评时要坚持把是否表达了健康向上的思热情感放在评价标准的首位。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情感的一些尝试。

1.熏陶——感悟亲情,理解人生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有人说激情是艺术家头上的光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称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难道激情只是跟文学家和艺术家有缘?不,我不这样认为,激情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要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教师首先要具有激情的火炬。情感有其感染性,教师的情感更有其难测之魅力。教师要写好“下水”作文,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平时,我经常在校报校刊上写点文章,也鼓励学生多创作,多投稿。2005年,我祖母去世了,我很悲痛,写了一篇《怀念祖母》,在班上读给学生听,同学们很感动,有的人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在我的影响下,很多同学都敢于写出内心的一些“难言之隐”,黄盼同学写的《弟弟,你别走》在班上朗读时,竟泣不成声。还有一位同学写刚去世的祖父,也写得非常感人。可见,教师的表率有多重要。

2.点拨——认识社会,战胜困难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对于学生,经受一点挫折,是必然的。要让学生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对战胜困难有足够的信心。在报刊上看到一些大学生,因为遭遇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自杀轻生。这固然与他的个性有关,但如果在这之前能让他对挫折有一点心理准备,就不至于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情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热爱生活。只有用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流,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我曾在一位学生的周记中了解到因家庭的变故让她困惑不安,很想辍学。我在文章的下面写了一段话:生活中难免会有坎坷,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快甚至不幸,只要我们敢于面对,不怕困难,一切都会过去的!事后还与她家长及时联系,最终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他总是需要旁人的提醒和点拨,这时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讨论——追求真理,学会做人

吕叔湘先生说:“写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写的问题,这里边还有一个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问题。凡是认识不清,或者不肯、不敢照所认识的去写,都是不会写出好文章来的。”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往往是模糊的、片面的,甚至是偏激的。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给他们一双认识世界的“慧眼”。5·12大地震,有些同学看到电视中那些军人冒着死的危险救人的场景直接摇头,抓住这个细节,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同学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讲军人的天职,讲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谈自己的看法。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感。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责无旁贷。

熊黎明,教师,现居江西高安。

猜你喜欢

激情挫折感情
最好的感情
Holism in Education
萌动的激情
感情工作
挫折
图志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