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09-10-20林丽琴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和深入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为日常教育中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的重视。心理素质作为学生其它素质发展的基础和中介地位的认识已为各个学校所接受。面向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青年学生,不仅要有聪敏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和创造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主动承担起这责任,运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厌学、自卑、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现象,用科学的方法去疏导教育学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位学生人格健全,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氛围,让他们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成为社会的有用的人才。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这几年,常遇到一些学生将自己与他人的矛盾,同学间的爱恋,与科任老师的冲突,与父母的矛盾等等在日记或周记中倾诉,也有一些同学直接找老师谈这些事情,此时,作为老师,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使学生正常的学习欲望受挫,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认真对待这种现象,运用自己所了解的心理学知识,切实有效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平等的朋友身份给予引导,让学生从消极的心态中走出来,达到语文教学目的,让每一位学生人格健全。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他们不得不投身于激烈的竞争中。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父母离异的家庭日渐增多,还有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这种种因素都导致中学生产生种种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是难以解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越来越显得重要,面向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青年学生,不仅要有聪敏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和创造精神。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全面和谐的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中学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心理不良的中学生走出阴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中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厌学
厌学是中学生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有这种情绪,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会有这种情绪产生,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家长的期望值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二)心理承受能力差
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重点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一些学生说:“我自认为我已努力学习,但成绩好像并没有提高,相反地,考试成绩有时还更差。” “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三)自卑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出现消极情绪,包括惭愧、害羞、胆怯、忧伤、失望等等。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身上,他们也很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但由于成绩的问题,他们很自卑,认为自己成绩不好,就一无是处。另外,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发现得多优点发现得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常提醒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四)人际关系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
1.与老师的关系:主要集中在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对学生的不理解,平时沟通少上。过分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
2.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对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与生活观的变化,这种变化猛烈地冲击着家庭的领地,导致产生离婚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等。这形形色色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3.与同学的关系: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觉得“没有人愿和自已一起”。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还有,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高中生中这种现象较突出。由此他们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并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增加学生信任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针对这些情况,更需要我们教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感情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平时的教学中,我抽一定时间与他们谈谈心、聊一聊,同时也常与几个同学一起话话家常。帮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要有耐心、全身心地投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的好朋友。
(二)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 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这些心理素质。如可利用教材中的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不乏这种实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一个生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88个春秋却又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一颗热爱生命的心,用自己的双手学会了听、说、读、写,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健全人难以拥有的无限广阔的世界。她一生中奔走不停,为人类呼唤和平,为残疾人创造幸福的家园,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精神食粮。海伦曾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要“看”“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要“看”“人与自然的历史”,第三天要“看”“当前的日常世界”。她热情赞美生命,赞美大自然,颂赞人类往昔的历程和现代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和沸腾的生活。她感谢挫折,在她看来,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任何人在这过程中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身残志坚的海伦在人生的困境中,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发出了生命的最强音,活出了生命的价值。作为一名身心健康的中学生,有什么困难比海伦更严重呢?我们应向她学习,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还有《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也告诉我们要乐观面对人生的苦难;马丁。路德告诉我们没有梦想的生活黯淡、贫乏而空虚,应要努力去追求梦想。通过这些名人事例,让学生知道生活的路不是一帆风顺,要想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
(三)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
1.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或“随笔”。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地发现、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2.作文指导课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高考的作文命题不外乎有这几个话题:精神类、成长类、教育类、传统类、时代——世纪前沿类、自然——物我相一类等。每一类作文都有不少素材可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例子。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这就使得学生不得不投身于激烈的竞争中,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他们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有些学生就会把同学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导致与同学关系紧张。要如何缓解与同学的关系呢?在上作文指导《对手》一课时,我告诉学生,竞争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表征,有竞争必然会有对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对手,看待对手。不能缺乏“良知”,嫉妒对手,结果既害他人,更不利于自己的发展,甚至毁了自己。再如高三复读的同学面对高考失利,有些同学心理压力大,高考的阴影长久在心中挥之不去。在写作《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一文时,我告诉同学,人生如同行舟,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经历磨难。高考失意,这无疑是人生的一次很大的挫折。对于还未真正长大的青年学生,尤其感到失败。每个人一生中总要面对挫折,只是对磨难与挫折的态度各有不同。在失败的阴影中,让我们擦拭心灵的伤口,涤荡智慧的光芒,为自己点燃一盏希望的心灯,坚强地去面对美好的明天。同时让他们记住:挫折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遭遇挫折后,不去与生命较量才是最大的悲剧。
(四)努力营造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充分利用语文大课堂这个阵营,通过开展读报会、故事会、《随笔》交流、墙报、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指导学生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努力给学生创造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软环境。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挑起这副担子,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的接班人。
参考书目:
1.《心理学》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林丽琴,福建清流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