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控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9-10-20刘芬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信息反馈中学语文调整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与信息的实际形态息息相关,信息的交流和运用成为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那么,信息的处理与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是否具有密切的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平常对教学的理解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说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即“传道授业解惑”,又可以说学生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但在这里我们要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是信息传递的两端,而信息在彼此之间互相传递。如图示:

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信息传输阶段:1、发出信息;2、接受信息;3、反馈信息;4、调整信息。这四个传递阶段不是单向独立行使的,而是循环往复。在语文教学中四个过程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发出信息是教学过程的开端,要求准确有效;接受信息是学生对教师发出信息的接收;反馈信息是学生将接收到的信息在翻译之后进行的再传递;调整信息是教师接收到反馈信息后对原信息的调整,以求得正确完善。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信息的反馈和调整往往是一个薄弱环节。而这恰恰是一个信息调整的过程,缺少这个过程的信息输入就不能说完成。教师输出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我们就无法知道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信息反馈过来以后,我们清楚了学生的情况,掌握了信息的传入是否完整和正确,如发现不足之后,信息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信息的调整之后又要进行信息反馈,再针对情况进行了信息调整,一直到信息完整正确地被学生接受。

那么,信息控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呢?

一.要加强信息处理

信息分为几种,主要有有效信息、无效信息、干扰信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是有目的地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我们输出的信息应该达到最大限度的准确可用,即有效信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信息发出之前竭尽可能地排除干扰信息,不用无效信息。例如,我在教《鸿门宴》时,课文中有多个通假字,即“距”通“拒”,“要”通“邀”,“内”通“纳”。通假字作为古汉语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些有关的古汉语知识中对此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在教学中,我考虑到职中生语文功底较差,因此就“字”讲“字”,只教给他们该掌握的几个通假字的字形和意义,从而也就排除了干扰信息,让学生不至于跌进似懂非懂的境界,而是将有效信息准确接收。

二.信息反馈要做到多样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信息反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方式、途径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如作业批改、试卷分析、课堂提问、个别谈话等,它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余课余活动中完成。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通常实践以下几种方法:

1.作业批改法。把传入信息的要点通过作业布置出来,然后通过批改,了解到信息掌握的程度。在作业批改中要高度注意那些错误信息和遗漏信息,这样对教学过程中信息输入效果就有一个比较精确的了解。在教鲁迅的《药》这篇课文时,我将“小花”的象征意义口头讲了一遍。课后,我要求学生将它的象征意义写出来。但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只有少部分同学写对。发现这种情况以后,我便利用自习课的时间着重讲了一遍,并且还板书出来,等到期中考试中出现这类题时,准确率明显提高了。

2.试卷分析法。考试作为一种反馈方式是最有效果的,一套好试卷往往包含了大部分应当掌握的信息。而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信息掌握程度往往是最接近真实值的。通过试卷抽样或全部分析,统计出信息的掌握情况,再通过分析其中的成因,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准确进行信息调整。如在一次单元测试中,一道题目是分析李清照的词《声声慢》的艺术风格,结果只有少部分同学会做。我在查找原因时,发现在教《声声慢》时,我只重点分析了这首词的思想内容,而没有分析它的艺术特色。这样准确查找到问题所在,就能有效进行信息的调整。

3.课堂提问法。课堂提问法是最直接的反馈方式,在信息输出过程中进行的反馈往往能使输出者了解信息输出方式的正确与否,从而加以准确调整。课堂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宜用“是”或“不是”提问。如在教鲁迅的小说《祝福》时,祥林嫂性格的刻画是否被学生掌握,为了了解信息输出的效果如何,可以当堂提问:“祥林嫂有哪些性格?哪些地方反映出这种性格?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性格?”等等一些问题,这样把课文重点分解成几个阶段几个层次,逐节剥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个别谈话法。个别谈话法好在适用各个层次,各个素质的任何信息主体对象,针对性强,易于集中,且互相启发,便于及时深化反馈再发出有效信息。在进行个别谈话时,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学生,随时体察对方情绪,注意听取意见与反映,捕捉关键信息,随机引导,适时地推广有效信息。通过和学生的个别谈话往往能发现一些隐藏较深的东西。通过试卷与作业的分析,我们能了解信息输出的结果,但不能完全了解何以造成这种结果,这样给信息的调整造成了障碍,而个别谈话往往能找出一些“为什么”出来,直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三.信息调整应当迅速和机动循环

当信息反馈的结果出来之后,我们就迅速进行结果分析,并依照分析结果进行信息调整。信息调整的最后结果应当达到信息输出的完整和准确。

如我在教完《琵琶行》后进行了一次小测试,发现学生普遍对“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很不理解,尤其是其中的修辞法,于是我在考后马上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掌握了这个难点。信息调整应当迅速,否则调整的效果就不太好。信息调整的过程往往是多次的,调整之后还应当进行信息反馈看调整效果,如果还有什么新的不足,然后再加以调整,经过几次调整之后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就能达到完整准确。多次的信息反馈,多次的调整信息,使学生最后反馈来的信息达到或力求达到与老师发出的正确信息完全吻合。这样信息点组成的信息线信息网就能实现严密而正确,原理可以表示成下列小图解:

信息控制中的各个环节都不可缺少,多次的信息反馈和信息调整尤其显得重要,只有在经过多次信息反馈和信息调整的控制过程后,我们才可以说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的圆满结束。信息控制的完善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控制把握好,不但可以强化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和学识,增强运用知识输出信息的灵活性与准确度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信息运用信息时少走弯路,扫除许多障碍,从而快速健康成长。

刘芬兰,湖南新邵职业中专教师。

猜你喜欢

信息反馈中学语文调整
基于OBE理念和多元信息反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工位大调整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18
《知识窗》第1期读者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