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09-10-20陈丽琴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读后感思想品德德育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精辟地道出了传道和受业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起到两全其美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效果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通过自己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通过不同的课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在对教材的学习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去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学生为之感动时,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白蝴碟之恋》等文折射着时代的风貌。学习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把握自己的学习机会。

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然后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几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引导学生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斑羚飞渡》时,我先让他们了解到一群斑羚被逼上悬崖,陷入了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然后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生存的环境需要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谈谈自己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确确实实少不了这种精神。

在学习《散步》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那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文能够反映学生的认识能力、心理活动等,同时,教师通过批改,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尤为重要。

(一)利用写读后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中,我每周都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内容多样,读后感就是其中之一。

读后感,“感”是重点、是关键。因此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读后感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思想行为实际谈读了文章后的感受,篇幅可长可短。学习了《背影》之后,学生们谈了现实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但自己不知道感激,反而嫌父母啰嗦,学生们不但反省了自己,还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亲情,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利用作文命题,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我曾经以捐助灾区儿童为主题,布置了一篇作文《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鼓励学生献出爱心,在信中许多学生言辞恳切,表达了对灾区孩子的同情和帮助,使学生深受感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品格。

众所周知,初中生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每天零食不断,个别同学间还存在着攀比现象。有的同学抱着“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错误观点,针对于此,我布置了《同学之间可以攀比吗》《这样的事不值得一提吗》等几篇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认识假恶丑。

(三)利用作文评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作文评讲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析,既要在写作技法上给以指导,又要在思想内容上给以启示。

在评讲中我要坚持正面引导,对作文中表现出的健康情感给予充分肯定,及时指正部分同学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不健康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总之作文评讲,要像温馨的春风,带着真诚的情感,吹进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

三.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在教学中我专门开设了“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同学一个一个轮着上台讲演。开始的时候,不规定内容,所见所闻,好的、坏的事情都可以说,但是要求所讲的话要有一个中心,并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感受。这样,通过说见闻、谈感受,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辨别美丑、是非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由开始时的“怕上台”到后来的“爱上台”。到了后来,我就由原来的“自由说”到规定内容来说,规定讲一个成语故事。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早早就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讲铁杵成针、井底之蛙,讲熟能生巧、众矢之的、画蛇添足、叶公好龙……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而且也让同学们懂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道理。我还不满足于此,当同学讲完一个成语故事后,我还及时进行点拨,根据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语重心长地提出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或再强调一下故事中蕴含的哲理,使同学们的心灵得到涤荡,头脑受到启发,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训练了“说”的能力,思想也受到了教育。

总的来说,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加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定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陈丽琴,教师,现居甘肃安定。

猜你喜欢

读后感思想品德德育
选择
如何写读后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大闹天宫》读后感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