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2009-10-20王琼予刘学森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后进生情感探究

王琼予 刘学森

伊壁鸠鲁说过:“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这给我们教育者的重要启示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最早出现的基本情绪中,最重要的两种正向情绪是快乐和兴趣。而快乐和兴趣正是学生学习的莫大动力。感到快乐,他们才会主动探究,才会深入思考。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又让他们享受着自得之乐。而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因此发挥了最大效益。不但学生获得了学之乐,我们教师也体味着教之乐。这将会是一个多么喜人的良性循环。而这种良性循环的起始点就在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知、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感受学习快乐的主要场所。传统的课堂恰恰抑制着学生的快乐: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洗耳恭听;学生感受不到自主的快乐,感受不到创新的快乐。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创新课堂,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文化,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打造良好的平台。

一.有效评价,营造愉悦的思维空间

一粒饱满的种子孕育着希望,但如没有适宜的土壤,它很快就会干枯。学生的思维就如一粒脆弱的种子,需要精心呵护。努力营造和呵护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智慧之源,是激活思维,培养创造力的前提,而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评价来维持。有效准确的评价能使课堂气氛保持民主、平等、愉悦和积极,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宜的土壤。

1.评价注重思维过程

教学的一个原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学生思维的过程、方法比思维的结果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教师的课堂评价就不能以知识是否准确作为唯一的标准,用固定的答案去限制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忠实而仔细的聆听者,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大胆发言,说出他独特的思考。即使他的答案有错,我们也应该善于捕捉他思考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就不会因“没回答上”而垂头丧气,而是更加自信地修正自己的不足。这种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带给学生的是思维的愉悦。

2.肯定学生思维中的美好情感

学生接受知识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他们的思维不光由书本知识所推动,还与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因此,也就显示了个性。老师们一定要尊重学生思维中的情感因素以及相应而生的创新因素。一个很著名的例子,老师问:“雪融化之后变成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一个小女孩甜甜地说:“雪融化之后变成了春天。”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感,多么有价值的创新思维!却被她的老师一口否定。因为在老师心目中,雪融化了只能是水,这才是“科学”的答案。其实,掌握这个科学知识并不难,难得的是那纯真美好的情感,这才是真正可贵的。如果每个学生都像小女孩一样,想一想,我们的课堂将会多么富有诗意,多么令人神往!我们教育者追求的、学生盼望的不正是这样的境界吗?

3.欣赏后进生

后进生的处境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他们由于内心的自卑,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相当少,即使有了自认为正确的答案,也总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给自己招来“麻烦”。因此,教师要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当看到他们想举手又犹豫不决时,及时地送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使之信心倍增;当他们回答正确时,要真心真意地表示称赞;即使一如继往地出错,教师也不能板着面孔进行批评,而是委婉含蓄地指出其错,并帮助他修改完善。教师要从心理深处消除对后进生的偏见。一个“差学生”在作文里叙述了这样的经历:物理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那是很难的一道题。一会儿,老师问谁做出来了。没人举手。恰好该生前两天做过这道题,就举起了手。而老师却视而不见,大发感慨:尖子生都做不上,看来没人能做出来了。该生说当时的感觉是伤心透顶。这是不是值得经常把“一碗水端平”挂在嘴边的我们深思呢?

二.开放课堂,鼓励学生享受主人之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能只是空喊口号,我们要把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怎么做呢?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老师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做。

1.在自主探究中享受自得之乐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在自我探究中,学生能获取深入的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渠道很多,如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时间,在读中体味情感,探究问题;还可以将矛盾引进课堂,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诱发学生自主思考等。

2.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心智的成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合作交流恰恰能让他们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地完善自我。同时,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表现的过程。在小组内的交流合作中,学生有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所以,课堂上的分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成为一种形式,应使之行有成效。教师在分组后要让学生明确各自的分工,尽量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教师不能因为学生讨论不出来就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也不能因为课堂秩序乱而强迫停止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巡回指导,适时给以恰当点拨,拓展思维,集中话题。

3.在多样的形式中培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也有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有了学习探究的主动性、自觉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它当成自始至终的追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很多,如生动的导语,优美的板书,课文中感人的故事等都可以被教师艺术地加以运用,或联系实际,或调动起情感,或提供形象画面,从而最大限度地诱导学生参与、探究。最终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春风化雨般得到实现,而不是像补丁一样,硬生生地贴在那儿。

只有创新课堂,才会让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才会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而创新课堂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更新固有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一套做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大化地实现教育共享。课堂是有限的,而智慧是无穷尽的,我们教师要通过创新课堂,让那短短的45分钟形成巨大的张力,让学生在这45分钟之内获得最多的知识技能,让一堂课的意义远远大于45分钟。

王琼予,女,教师;刘学森,男, 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猜你喜欢

后进生情感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感
浅谈转变“后进生”
台上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