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态的美学内涵

2009-10-20李京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心灵美教态体态

身教重于言教。教态语言是教师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属于非语言信息,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教态语言美是人的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的一种美好表达,它反映着人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聪明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境界,可以说,这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的或理想的形象显现,与人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包含于教师实行身上的教态语言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因素,又对教师实行身教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提出对教师体态语言美的要求对教育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一.对教师教态语言美的价值认识

教态语言美是教师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聪明智慧、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内在境界通过教师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其表现形式诸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表情、体魄、仪表、动作神态等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象表现的判断、欣赏和感知而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和享受,就是教态语言的美感。因此,这种美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从教态语言美的本质涵义看,它是一种自然美、社会美的合璧,也是教师的本质力量的直接或理想的形象显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教师体态语言所反映出的举止风度、仪表神情及艺术涵养等方面,可以直接窥视其心理素质、文化品位、思想情操的高低与美丑。因此, 教师体态语言美的实质,从体态形象上看,主要是指健康匀称的体魄、优美的姿态、高雅得体的举止、意韵洒脱的神情、大方的仪表以及敏捷、熟练、协调和优美的演示性操作等;从伦理内涵上看,教态语言表达真与善,即反映正面精神品质的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坚毅的性格、豁达的胸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1.教师体态语言美的作用可以看成是由自然性作用和非自然性作用两部分组成的。

自然性作用是由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它是建立在威信、知识层次、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敬业精神等理性层面上的,并且,只有与教师匀称的体型、优美的姿态、健壮的骨骼、发达的肌肉、秀丽的皮肤和健康的气色相互联系后,才能发挥作用。自然性作用也称社会性作用,它对人们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非自然性作用具有人为的粉饰和强制性的色彩,所以,提倡自然性体态语言美的作用,对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教态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感强。庄重而稳健的举止、潇洒而有魅力的风度、健美的身体、亲善友好的表情、传情表意的眼神等都是这种美的具体表现形式。“美由心裁”,人的体态语言美的教育与影响具有社会价值,它的广泛影响力和持久性的魅力早已被世人所肯定。史前儿童可以从他们父母那里得到体育教育,如男孩模仿他父辈投枪或投掷石块宋猎取野兽或抵御外来侵袭,这种父传子的教育模式,就是人类初期接受体育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儿童们不仅以模仿为手段,学会了父辈的基本技能知识,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从中受到了父辈们那种诸如情感的、意志品质的、道德修养的和文化习俗的等方面的影响和感染,其中包含着体态语言美的熏陶。人是劳动的产物,人的体态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不仅完善和巩固了那些有益于自身健康和协调发展的体态语言形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人的身体美与心灵美和艺术美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2.体态语言美综合地显现出入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因此教师的体态语言美,也是一种心灵美的反映。

心灵美与人的健康美、形体美和动作美密切相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格罗康等人早就主张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是最美的境界。因此,和谐美是美育的核心灵魂,是课堂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教师以体态语言形象来完美地体现心灵美也是一种美的境界。端正的姿势、高雅的姿态、优美的举止、得体大方的仪表显示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教师的体态语言所产生的美感,必须要以其健壮匀称的体格为前提,在此前提下,赋于教师体态语一定的精神内涵,那样,才能使教师的体态语言更丰满,更具有审美价值。

教师在其体态语言形象塑造方面,既要有健康美、形体美和动作美的一面,又要有通过身体姿势或姿态展现心灵美和艺术美的一面。树立美好的体态语言形象是激励人们追求美、探索美的力量源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姿一态,潜藏着一定的教育作用和审美意义。教师通过美的体态语言来感染学生的心灵是教育的特点。以身体的活动来“寓教于乐”,通过直接、生动、鲜明的体态语言美来激荡人的情感和产生感情共鸣。可以说,课堂教学不单单是靠说理,也靠具体的体态形象感染人、打动人,特别是那种意境高远的体态语言,更容易令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及陶冶。“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胸襟和痴迷,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风范。正确地掌握与运用体态语言知识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其结果,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较好的精神调节剂,还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3.教态语言美使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雅的谈吐举止及优美体态形象,始终是学生竭力效仿和尊崇的榜样,尤其是教师的艺术涵养更能激起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因此,教师体态语言的艺术表现与精湛的教学技艺的结合,必然使之闪耀相互辉映的光芒。虽然体态语言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及感染力,但表达必须自然、优美、和谐,具有社会内容,真正体现出人的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奋发的精神面貌。对于那种标新立异、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涵养的人体艺术展示,我们应从根本上加以制止和杜绝。所以,提高教师体态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可以拓宽创造教育艺术美的境地,形成鲜明的个性和完美的形象,给人以体态语言美的感受。

二.教态语言美在美育中的地位

体态语言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20世纪以来,教育对教师的美育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强调教师用美的体态语去全面教育和感染学生,也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教师是双边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对教师的各种行为及其活动表现,有着探究、追随、模仿的心理,尤其是教师的体态语言美,更能引起学生心理、感情等方面的起伏与变化,而且,这种起伏与变化始终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可见,教师的体态语言美的潜在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原动力中,教师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只要教师有所举动,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效仿。例如,教师的腿或放在裤袋中的手在漫不经心的颠动,眼神左顾右盼等,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效仿,有些效仿是在不由自主中进行的。这种没有说出来的神态举止和“追随领袖”的模仿效应,是由教师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合理、巧妙、优美、艺术的运用体态语言,则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提倡教师用体态语表达意图,但意图的表达,一定要具有正面价值意义,能真正反映教师内在美的一面。课堂上需要宽松、和谐的气氛,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容,富有温暖感的举动以及优美自.然的教态等,都是促成这种气氛的调色板。那种表情呆滞、生硬,态度蛮横、无理,以及动作粗俗、散漫、随便,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从而破坏气氛的和谐。教师在体态语言运用上,应从不同侧面、角度来教育影响学生,准确地表达体态语言的意图,如在反映健康美上,教师应精神饱满、动作优美、协调、富有朝气和神韵等,这种以具体的体态形象,来展示教师的各种美,以便表达各种用意,是体态语言教育功能的一个方面。

德国十八世纪著名的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具体地论述了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观察、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我国近代教育家王国维在1906年所写的《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认为,“教育的宗旨,就是为培养使精神与身体都能达到‘和谐之发达的‘完全之人物,与之相应,教育也应分为‘心育和‘体育两大方面。”由此我们说教师的体态语教育同样融汇着“心育”和“体育”两大方面。通过教师体态语言美,给学生以身心影响,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欣赏和塑造欲望,最终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体态语言美的价值和意义,注重体态语言修养,使之达到较高的品位和境界。因此,只要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自然会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展示美、传播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使体态语言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显现出无穷的魅力和力量。

李京霖,教育硕士,河南洛阳市梅森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心灵美教态体态
什么是“五讲四美”?
心灵美的小兔
魅力挖剪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寻找轻快的灵感
动物玩家之蝴蝶鱼
阅读理解三则
“心灵美”新解
怎样使你更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