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心理定势对培养审美能力的影响
2009-10-20杜晋芳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心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一方面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由浅入深的、由局部到整体,由外部形象到内部实质再到深层意蕴的审美把握,使对象的审美价值在审美主体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另一方面,审美对象的价值也不断影响着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和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可以看出审美活动是一个主体与对象的往返交流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对于审美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审美心理定势就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之后审美对象对主体心理结构影响的一个具体体现。大家都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有人说要突破思维定势,要有所创新,那么审美心理定势与思维定势有相似之处。前者是属于心理上的,指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1]也就是说人们在感知一定现象或事物时心理已有一定的准备或趋向性,提前在心理已有一定蓝图或范本,在这种状态下形成自己的心理结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在卖衣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觉得某,种颜色对于自己是适合的,穿上是美丽的,我们在购物时就会倾向与这样的颜色,这就是心理定势,它变为一定的内驱力,制约和引导我们的行动。那么何为审美心理定势呢?在《审美心理学导引》当中是这样定义的: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审美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审美心理活动的准备活动。即按一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态度的定向思路进行审美创造和欣赏。他揭示了具体审美活动感受之前的特殊心理状态情况。[2]在本文当中我是运用这样的概念定义的。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这样的审美心理定势表现的是十分明显的,如在文学作品当中有很多作家的风格是不同的,像赵树理因其生活环境是他对于农民的生活有很深刻的体验,在审美创造的过程中,一种朴实的风格就体现了出来。而像李白这样喜欢狂放和自由的人,他在创作时就倾向与豪放派的风格,这与他的审美心理定势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审美欣赏的过程中这种心理定势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如有的人在选择家居装修时就会有不同的风格体现,有的人喜欢华丽的洛可可式的,有的人就喜欢典雅素朴的,还有人就喜欢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家居设计,这就是一定审美心理定势所起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了审美的个性化,才会让我们审美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审美心理定势也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定向性,整体性和个体性。定向性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因为首先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它是带有一定方向性的,这样的方向性带引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对于某一种风格的作品就会爱不释手,对于其他类别的就很难再喜欢,从而就会选择某种审美行为模式,所谓的“戏迷,影迷甚至歌迷等都是审美心理定向性的反映。如现在生活中很多人对韩剧的评判不一,有的人对其评价很高喜欢看,而很多人就不爱看,更喜欢看美剧,其实单从审美心理来看这也是审美定势的作用,它决定了审美主体的行为方式。个体的审美心理知觉思维经验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散布在主体的头脑中的,而是被加以组织,被神经系统的各个“司”所管辖的。审美心理定势将审美主体对于审美感觉,知觉等等相关的概念组织成一个系统,外界对于当中审美主体心理的一个刺激都会被纳入审美心理定势这一系统,在后继的审美活动中都会使主体纳入一个心理结构。如一个非常喜欢蓝天的人,他的关注点就会集中在蓝天上,因此他就具有十分丰富的关于蓝天的审美经验,心理就会形成对于蓝天的心理定势。这时,当他接触客体对象时就会和蓝天相联系,在视觉上可能就会喜欢清澈湛蓝的颜色,在听觉上就会喜欢一些天籁之音,在言语上也会有一些蓝天的味道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审美心理定势的个性化特点,因为并非人人都喜欢蓝天,它仅限于某个人或某群人,首先它取决与本来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不同的审美个体在心理上具有不同的定势,有如人各有一面,因而在审美感受上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舞蹈。在喜欢音乐的人当中,有的人喜欢摇滚,有的人喜欢爵士,还有人喜欢HIP-HOP。喜欢舞蹈的人当中,有的喜欢拉丁,有人喜欢古典舞,有人喜欢现代舞,这都是审美心理定势的个性化体现。
在了解了审美心理定势的定义和特点之后,作为美育研究者就会想研究审美心理定势对于美育有什么作用,能否利用它更好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呢?但是通过搜索中国知网发现其中研究审美心理定势与审美能力培养之间关系的文章还没有,但是有审美心理定势对于审美创作等影响的几篇文章,可见到目前为止大家似乎还未注意到同样作为心理机制的审美思维定势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怎样的影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什么样的。审美能力的定义我还是引用杜卫在《美育论》中的定义,他认为:“审美能力是成功的从事审美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3]马克思说过再美妙的音乐对于不会欣赏音乐的耳朵也是无用的。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很好地进行审美活动首先就要培养自己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在《美育论》中作者将审美能力界定为审美形式感,也就是一种体验和领悟审美对象形式意味的特殊感受力。[4]审美能力具有表现性,创造性,它其实就是一种理解力。众所周知,任何能力的培养都要在大量的练习积累之后,那么审美心理定势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这一良好的基础上加上各种艺术等美育题材的培养,审美能力应该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人生价值的弘扬——当代美育新论》当中指出了审美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而一般能力教育有助于特殊能力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致力水平高的受教育者比一般智力者接受美育的效果要好很多,同时特殊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审美心理能力的提高,有意识促进这一效应像向发展一般能力迁移。[5]由此可以看出审美能力的培养要迁移到其他能力的培养,如智力等。当然还有其他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如从感性出发,通过情感体验的中介环节,达到理性的高度,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还有通过艺术熏陶来培养审美能力,阿恩海姆认为视知觉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将外物复制下来,视觉对外物的捕捉必然引起相应的精神反应。[6]当然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在这就不详细阐述了。
我认为可以在认真研究审美心理定势充分了解它的相关内容后发现它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样作为心理机制,培养良好的审美心理定势,让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活动时有一个好的准备状态,在面对审美客体时,配以主体良好的审美能力,知觉概念清晰透彻,对对象的形式等把握准确,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相信主体的美感和审美水平会进步很多,也就使美育有了一个完满的目标结果。审美心理定势,可使欣赏者进行有效的审美知觉的选择,为艺术想象留下广阔的空间,同时促进美感更迅速,更有效的到来。因此,认真的研究审美心理定势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极大影响的,对于美育来说可以说又找到了一条使其更有效实施的途径,让美育在培养人的能力这一方面站的更稳,更牢靠。当然,这一理论的相互关系还需要联系相关的实际才能更好的实施,这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继续更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2]皮朝纲,钟士伦著.《审美心理学导引》[M].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第196页,第198页,第201页。
[3][4]杜卫著.《美育论》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177页,第179页。
[5]赵伶俐著.《人生价值的弘扬——当代美育新论》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第186页。
[6][德]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第48页。
杜晋芳,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