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家校合作模式 促进素质教育
2009-10-15吴汉召
吴汉召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本身性质、特征所限,学校教育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信息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或多或少、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公共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适当的家庭教育能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而有益的补充。因此,有必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积极构建全新的家校合作模式,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求同存异,寻求合作的切入点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学校与家长的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特别是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较多地受到家长应试教育观念的抵制。这一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家长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子女命运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家长对学业成绩的过分关注最终导致学校减轻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常常受阻,比如学校不补课,就会引来不少家长的质疑,认为教师不负责任。另一方面,过多的有关教育的负面新闻,使部分家长对学校存在一定的偏见,也给家校合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求同存异,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大目标求同,小方向存异。勿庸置疑,在培养孩子的大目标上,家长、学校、老师是一致的,就是希望他们成为有用之人。但在小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家长更倾向孩子成绩好,有的家长更倾向孩子身心健康,有的家长更倾向孩子快乐成长;学校和教师则希望孩子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在大目标相同的情况下,双方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求同存异。学校在保留自己意见的前提下,应提倡家长根据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家庭教育中有所侧重,而不是互相批评和指责。
感情上求同,表现上存异。在与学生的感情上,家长、学校、老师实际上是一致的,正所谓“师者父母心”,但在表现上各不相同。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的“爱”在很大程度上含有溺爱的成分,而另有一部分家长则信奉“棍棒之下出人才”的传统观念,表现出“恨铁不成钢”之爱。相比之下,“师爱”的表现则比较客观和理智,更多的是体现出“爱护”的一面。这种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常常造成误解,这使得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更加必要,学校应在尊重家长的前提下,努力与家长形成共识。
总途径求同,方式上存异。孩子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教育,但在教育手段与方式上却不尽相同。学校应以主动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努力把差异缩到最小范围,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求得一致,即只要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方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在教育的过程中修正,共同寻求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实现科学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二、尊重理解,找准合作的突破口
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成为可能,也理应成为必然,这当然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互相尊重。在这方面,学校应担负起主导责任,主动与家长联系,打开家校合作的突破口,积极营造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努力推进家校合作。
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如前所言,家长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在更多的时候是误解,而造成误解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的宣传不够。有必要加强面向家长的专项宣传,这是做好家校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宣传内容上要使家长清楚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特色,了解学校的机构设置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应向家长解释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含义,让家长全面了解和认识学校;在宣传方式上,除了设置校务公开专栏外,还要通过家长会、简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渠道进行。
提高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身就决定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性质。提高服务意识,做好为家长的服务是促进家校合作的关健环节。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还要尽可能为家长来校办事提供方便。笔者在许多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学校大门紧闭,门口外停满了家长的车辆,挤满了送饭菜或前来办事的家长,特别是刮风下雨时,门口混乱不堪,而门岗不为所动,一定要等到下课铃声响起,才开门放闸。学校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家长的不尊重,与其让他们在外面干等,倒不如为他们提供方便,在校园内开辟家长等候专区,提供休息场所。这种人性化的关怀无形中会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为双方合作提供更多的契机。
要大力办好家长学校。目前,不少学校都办有家长学校,但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只有一个招牌而已,没有真正发挥家长学校的应有作用。实际上,家长学校是促进家校合作的良好平台,办好家长学校对家校合作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要大力完善家长学校的设施设备。在高州市,大多数学校由于硬件设施较为落后,无法开辟专门的场所,添置专门的设施,可以采取“一室多用”“一物多用”的方法,完善家长学校硬件设施。二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落实经费、人员、职责等等,并努力构建长效机制。三要经常性开展活动,把活动的开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活动多、家长参与度高。
三、搭建平台,注重合作的多样性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与家长的合作不能仅限于一事或一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全方位加强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联系作用,努力搭建平台,促进家校合作。
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在盼子女成才心切的心态下,家长与学校的交流绝大多数是以子女的学业成绩和思想动态为主,正是因为这过于单一的交流内容,限制了家校合作的空间。从微观角度看,过分的功利目的,不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从宏观角度看,狭隘的交流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因此,学校在与家长的交流合作中,要重点关注:一是关于孩子的情况,除了学习成绩、思想动态,还有身心状况、兴趣爱好、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从学校角度来看,不仅仅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还应该担负起宣传先进教育理念的任务,使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同时赢得家长的理解和认可,进而支持学校工作。三是学校的管理方面,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关于学生管理的制度时,应鼓励家长参与,尽可能征求家长意见。全方位的合作既能加深家长对学校和教育的了解,又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激发家长参与的热情,从而推动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
注重形式的多样性。从当前情况看,学校与家长交流合作的主要形式还是家长会,某些学校还实行了家长开放日制度,开通了校讯通服务,等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些形式多数只是学校面向家长的一种展示或通报,没有真正搭建起家校深入合作的平台。因此,要进一步创新思路,科学搭建平台,使家长真正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一是要在时间上拓展。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学生在读的全过程,不只是在学校固定活动时交流合作,而可以是在任何时间甚至是假期。二是要在空间上拓宽,不仅限于校内,还可以是校外,通过组织各种营团的形式促进家校合作。
(作者单位:高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