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从点滴感悟谈起

2009-10-14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小英蚊子阅读教学

编者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它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语文教师不应以阅读理解的“权威发布者”立足于课堂,而是需要倾听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把阅读课堂教学由“教师中心”转向“师生对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横”看“侧”眺,体验阅读快乐

■ 尉氏县朱曲镇中心校 刘丽娜

在语文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阅读教学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这也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认识问题也不够全面,如何能够使其成长起来呢?这就需要在阅读中借助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挖掘教学潜力,适时抓住教学契机,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兴趣和快乐。本人在教学中抓住机会,与学生及时交流,分享思维碰撞的乐趣,有了一些体会。

下面我以中学语文教材《寓言四则》中的《蚊子和狮子》为例,谈一下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这节课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除了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以外,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理解文章寓意,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蚊子和狮子》中情节大起大落,我们看到了蚊子的悲剧性结局,以及讲故事者的用意——尖锐地讽刺了蚊子胜利后的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我则告诉学生:还应该看到蚊子的“智者”形象,请同学们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有个同学说:“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这里写蚊子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战争中自己不忘用喇叭给自己鼓气,因为对方毕竟强大威猛;另外就是按照既定的战争方案进行,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而且,在狮子面前他毫无畏惧之感,又巧妙进攻、周旋,都说明了蚊子是智者。”语文课代表也激动地说道:“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临死之前的叹息,说明他能够在生命最后一刻总结人生的失败教训,进行反省,这也是智者的表现!”

我带头为他们鼓起掌来。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向他们投去赞许、羡慕的眼光。我借此机会又进一步追问:“他们说得很好,我们都应该思考蚊子向狮子挑战的过程及之后的结局,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同学们认真思索,争先恐后地发言:

“对自己要有信心。”

“找到自己的长处,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胜利。”

“在看似强大的敌人面前,要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冷静分析战略战术。”

“还应该接受蚊子的教训,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

以上是这节语文课的剪影。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时要学会变换角度,教师应调整视角,“横”看“侧”眺,那么“奇峰异岭”就会迎面而来,获得“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教师只有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文章,“佳境”才会呈现,才能真正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

对比感悟加强阅读实效

——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设计

■ 郑州市管城区南关小学王旭霞

阅读教学最忌一词一字、面面俱到。 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琢磨,进而培养语感和阅读能力,这样可使阅读教学事半功倍。本文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为例,谈一下我如何在阅读教学设计时采用对比感悟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围绕“忧郁”二字,品读开始时与小英有关的句子

1.第一处描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此处描写要引导学生抓住“总是”“默默”两个词语,采用引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引导过程如下: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让你感受到小英的忧郁?这一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紧扣词语感悟的意识。学生能够关注到“总是”“默默”“一角”三个词语。

②引读:课堂上,当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时,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下课了,同学们都涌出教室跳绳、游戏时,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不管在学校的任何时候,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③拓展运用:以“生活中,小英还会有哪些表现让人觉得她是一个忧郁的孩子”这一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把“忧郁”一词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积累词语、内化词语。

2.第二处描写: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教学时应抓住“犹豫”“慢吞吞”“眼圈红了”三个词语:

①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最能让你感觉到小英的忧郁?在这些词语下面画上横线。

②同学交流,引导学生依据这些动作、表情等,体会小英复杂矛盾的内心:小英此时害怕同学们嘲笑自己走路的样子,又担心讲不好,但是轮到自己了,如果不讲,同学们会更加看不起她的。

③把二、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当你读到这儿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学生猜想小英勇敢站起来时的心情,或者带着替小英担心的心情朗读第三小节。

二、围绕“眼泪”“微笑”,品读掌声的力量

以“掌声真的有如此大魔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吗”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主要抓住以下两句话进行教学:

1.第一处描写: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学生感悟:

①小英此时的泪水还是委屈的、难过的、无助的泪水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样的泪水?(那是感动的泪水。)

②小英为什么而感动?(因为前面所有的犹豫和担心都是多余的,同学们没有嘲笑她走路的样子,而是用掌声告诉小英:好样的!你一定能讲好,所以小英很感动。)

2.第二处描写: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抓住“微笑”一词引导学生感悟:从小英的微笑里,你能够看到、感受到什么?(看到了小英的快乐、自信、幸福。)

三、小结

掌声让小英委屈的泪水化成了感动的泪水,让小英忧郁的脸上出现了自信、快乐的微笑,让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掌声真是有魔力的呀!

师生共读——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理想平台

■ 汝阳县实验小学袁晓景

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应试教育“以考试定输赢、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导向,严重地束缚着教师的思想,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从2004年起,我校就推出了“集体模块备课、优质资源小组共享”的备课模式,要求每学期初,年级内同一学科教师平均分担备课任务,分别整理备课资料后发给同课教师;每位教师在使用前认真审阅,结合本人特长、班级学生情况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并作出批注。期末考核时,主备课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使用时的修改、批注情况,将决定教师的备课成绩。这样,一个年级四位同课教师,每人都能节省出大部分的抄写教案的时间,用于更深入地钻研教材、进行课外阅读。

学校的师生共读活动,我们一般分为三种形式开展:读书,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展示、交流阅读收获。对于教师读书,学校有“六个一”的要求:一年订阅一份教育报刊,一天阅读一篇教育教学文章,一周记一次读书笔记,一月撰写一次读书心得,一季研究一本教育专著,一学期举行一次读书汇报。对于学生读书,普通班级一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要求每晚的家庭作业应有读书任务,要读写结合,读书笔记与日记间隔开,适量布置。对实验班级,要求课本学习之外,每周至少诵读两首优秀儿童诗,每月至少共读一本经典儿童读物,每本书均要上好导读课、推进课、主题探讨课。关于师生读书笔记及阅读心得的展示,我们一般采取制作版面、会议交流、演讲赛、汇报会、在“教育在线·班级主题帖”上发表或推荐报刊发表等形式。明确的读书要求以及持续的读书活动,促使我校教师不断地阅读、实践、探索、反思,阅读已成为教师最基本的工作生活方式,教师的心态更阳光、心灵更澄明,良好的教风、学风自然形成。

师生共读激发了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活动开展后的第一学期,我校每个实验班的教师,平均半年内给家长写4封信,与学生共读4本童书,一起背诵现代诗歌20余首;数学组全员参与编写了数学趣味校本教材共6本,已于本学期投入试用。第二学期,全校113名老师撰写了师生共读读书体会。青年语文教师尚小利写道:“我要向于永正老师学习亲和力,向贾志民老师学习机智幽默,向窦桂梅老师学习语言美。”中年教师康会凡说:“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理念,让有着二十余年教龄的我感到震撼,为他绝妙的教育艺术,为他的所作所为,为他真正的以人为本。”

全校教师暑假的时间都没有荒废,他们借助书籍再次更新了教育观念,增长了教育智慧。感谢书籍,不断地提升着我们实验小学每位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专业素养;感谢阅读,丰富、充实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让学生全面发展。扎扎实实、丰富多彩的师生共读活动,不仅提升了我们学校的教育品位,而且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平台。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美育

■ 宝丰县第一初级中学窦林丰

文学包含大量的美育因素,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这些内容。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对文学美的感受、理解、欣赏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和创造美,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开启内在的情智,推动语言学习的进程,进行思维锻炼和思想教育。

郭沫若先生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实施审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大课题。笔者仅从教材审美因素的挖掘,教学语言、教学情境的审美化设计等方面粗谈一下看法。

一、挖掘阅读教学中的美育

大自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有变幻多姿的云海,喷薄欲出的红日;有壮丽雄伟的峰峦,有浩渺苍碧的江河;有池生春草,曲径风荷;有皑皑白雪,莽莽草原……可谓“有美皆备,无丽不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对自然美的描写俯拾皆是。如朱自清的《春》,精彩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无不展现出自然风光的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描绘了气势磅礴的祖国山河,抒发了旷达豪迈的英雄气概,是壮美的篇章。

文学形式的美,首先是语言艺术的美。文学语言讲究音韵和谐、整齐对称,更讲究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如朱自清《春》中的句子:“鸟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是多么优美的语言,创造了多么优美的意境!我们再看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没有这样大气的词句,怎能描绘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怎能衬托出伟大政治家气吞万里、雄视千古的英雄气概?

结构形式是作品内容存在的方式,包含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语言材料的组合关系。这些因素只有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和谐匀称地组合在一起,达到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才能使文章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的表达。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其结构布局如同一幅层次清晰的风景画。开篇一个赞美句独立成段,如同风景画一眼可感的基调,接下来描绘的黄土高原是风景画的背景,那挺拔向上的白杨树是风景画的主体。背景渲染得越鲜明,主体刻画得越细致,主题就越突出。作家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达到了结构的完美。

只有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深刻挖掘出其中的美育因素,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中去体会作品的内涵美。

二、在教学语言中实现美育

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语言来完成。实现审美化的阅读教学,对教学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审美离不开具体的形象,也离不开情感这个动力源。审美化教学,应该是形象化的教学和情感饱满的教学。因此,审美化教学语言,首先要富有形象性。形象的语言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唤起学生的审美经验和审美需求,调动积极性的联想与丰富的想象,“入境动情”,体味文中的情感和美的内涵。其次要有丰富的感染力,做到声情并茂。感情含蓄时,语调平缓;激越时,声音高亢;悲痛时,音调低沉;欢快时,语气流畅。做到“讲如出我口,读如出我心”,这样的语言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情思,推动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不断走向深入。

许多先贤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论语·述而》篇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焉。”孔子这几句话,说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借助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审美化教学语言的妙处。

我们精心钻研了教材,深刻挖掘了其中的审美因素,就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把发现的美再创造性地外化。试想如果我们设计的每一句导入语、提问语、过渡语、总结语都饱含丰富的情感、生动的形象,那么就会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美育不是就自然而然地在教学语言中得到了实现吗?

三、在教学情境中实现美育

多媒体最能展现光、色、形、声的丰富变化与组合,对于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诗经·蒹葭》是一首有着朦胧之美的千古绝唱。然而诗歌模糊迷离的境界令人可望而不可即,更难以言传。备课时我想起了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歌。台湾作家琼瑶就是把这首诗改成了歌词,意境相当好。教学时我只对这首诗做了简要的介绍,就引导学生观赏电视剧主题歌的录像。出人意料的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听到学生不由自主地吟唱这首诗或这支歌。这就是视听媒介的效应。

要在教学情境中实现美育,这就要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它重在使课堂形成一种与课文意境相似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与课文基调接近的情绪。它的创设可繁可简。可以是一幅画,一支歌,甚至是几句动情的话语。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将学生引入意境,从中感受、品味,并受到感染、启发。只要引导得法,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专题责编 涵 冰)

猜你喜欢

小英蚊子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小英的烦恼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蚊子叮人
蚊子爱叮哪些人
熏蚊子
数字谜语
肚有蚊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