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新课改:是挑战,亦是机遇

2009-10-14朱亚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辅普通高中新课程

朱亚娟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高中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大变化,而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也对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自2008年秋季开始推进高中新课改,到2011年,实施新课程的首届毕业生将参加新高考。新高考需要结合我省新课改实验的实际,对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进行改革。在充分调研、分析、比较、论证的基础上,省教育厅起草了《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并于7月10日至7月30日对其进行公示,定稿意见可能于近日公布。

为了更好把握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正确应对即将实施的新高考,日前,记者就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若干问题,采访了河南省高中新课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魏现州。

记者:我省高中新课改从去年实施以来,在课程和模块设置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学校和教师都存在诸多困惑。您认为应如何把握《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意见(试行)》的基本精神?

魏现州:高中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部分是供学生选择的,旨在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其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选修部分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选修Ⅰ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必修部分和选修Ⅰ的课程标准是由国家制定,使用的教材须经教育部审定;选修Ⅱ课程是普通高中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开发的若干学习模块,供学生选择。其中,选修Ⅰ分为“建议选修内容”和“自主选修内容”两部分。“建议选修内容”是指人文方向、理工方向学生按各学科要求应该修习的模块或专题;“自主选修内容”是指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供学生进一步发展修习的选修模块或专题。

不管课程设置如何变化,作为普通高中学校,要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编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制订各学科选课指导意见,编制学校选课课程表,监督学科的选课指导工作。教师和家长应该给学生提供参考意见,帮助和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兴趣和需要,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记者:实行选修打破了学校的传统组织管理方式,如师资配备、编制课程表、组织区别于行政班的选修教学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学校在教学和评价管理制度方面应该做哪些改进?

魏现州: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在教学和管理制度方面必须进行变革。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要组织区别于行政管理班的选修教学班,就要考虑任课教师的安排、学生选修班级的设置以及课程表的编排,最好能提供电子化的教学管理平台。以前是一个班级设置一张课程表,现在是一个学生设置一张课程表,很可能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是不相同的。我省根据实际的教育情况,把选修Ⅰ分为“建议选修内容”和“自主选修内容”两部分,这就稍微降低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难度。

与过去的评价制度相比,新课程要求的评价制度显得更复杂、细化、灵活,更具人文性。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全面性、客观性、导向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综合性评语和等级评定。在组织实施时,学校应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监督评价过程,审定评价结果,各行政班成立由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为成员的评价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评价工作。

记者:有老师担心与高考部分有关的选修课程会变成必修,而高考不考的选修课会成为摆设,应该怎么正确引导?

魏现州:老师们不应该有这样的担心的。因为有两个因素制约着高考不考的选修课不会成为摆设第一个因素是学分管理,如果开不全足够的选修课,那么学生就拿不到144个学分,更无法完成高中学段的学习。第二个因素是学业水平考试,学生必须学完所有课程才能参加此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由省里统一命题,包含了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必修内容。另外,《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在保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要统筹兼顾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和录取三个方面,这也可以打消老师的此种疑虑。

因此,建议普通高中一定要依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地开设好选修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灵活、自主地选择选修课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如果学校不这样做,那就是没有很好地执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记者:新教材有许多改进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有些模块间编排没有明显梯度和相应衔接,导致了初高中教材的脱节。对此,您有何看法和建议?

魏现州:这种初高中教材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初中和高中教材内容的不衔接;二是高中教材学科之间的不匹配,比如物理课程学到某处,需要用数学知识,而数学却还没有讲到与这部分内容相关的知识。有的出版社只出版两种教材,这两种教材与其他教材就很有可能不配套、不同步。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教研室专门编写了一套初高中衔接教材读本,供老师们在教学时参考。对于第二种情况,首先,老师们可以对不同的模块教学做适当的调整,除了英语必须按模块的顺序教学外,数学、语文等都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做相应调整。其次,如果无法做调整,还可以在用到某个知识点时,任课老师先把某个知识点简单、应用性地补习一下。补习时应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即可,而不是系统性地讲解。

记者: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将被学业水平考试取代,这两种考试有何区别?新课改对学生实施学分制,如果学生取得了144个学分,但没有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怎么办?

魏现州: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重在考核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普通高中学生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从考试功能上看,会考仅仅是毕业水平考试,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而学业水平考试不仅是毕业水平考试,其成绩将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所以,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可以总结为:(1)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毕业的标准;(2)反映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3)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这三个功能决定了即便学生取得了144个学分,若没有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依旧不能过关。这样就要求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培养学生,不能抱着侥幸过关的心理。

记者: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在目前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一些教师宁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新教材,您是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魏现州:对新的教育理念,从理解到内化成自觉行为需要过程。不管这个过程如何艰难,我们都必须坚持到底。无论是学校的行政管理者还是教育实施者,都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知识,抱着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认识、适应新课程。

有的教师宁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新教材,甚至不使用新教材。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学校或者老师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不了解,担心新教材内容不能应对高考。我想对老师们说两句话:第一,不要用老高考的标准来实施新课程;第二,不要拿新课程的内容来应对老高考。2011年的高考一定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来命题的,即省教育厅按照国家考试大纲、依据我省的课程设置制定考试说明,这一点应该可以肯定。有校长曾猜测说,我省高中新课程有三个“标杆”:建议选修划范围,考试说明定深浅,教学指导给原则。我觉得这种猜测有一定的道理,建议学校组织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研究新课程的有关文件,把新课程的精神彻底搞清楚。教师只有搞清楚方向,才有可能在教学和高考中做到游刃有余。

记者:7月份出台的《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和录取三个方面。我省怎样将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综合评价与高考有效挂钩?

魏现州:“统筹兼顾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和录取三个方面”,实际上指前两个方面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这两个参考依据究竟该怎么“参考”?高校在录取时用不用?同等条件下怎么用?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广东省曾把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合格与否作为是否退档的重要依据。我省会怎么做,这要看高校的需要。在这里,我建议学校一定要重视参考依据的作用。

记者:如果《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方案(征求意见稿)》通过,那么在高二的上半学期,即今年秋季开学学生即将进行分科。教师应该如何正确指导学生?

魏现州:新课程的分科与原来的分科概念不一样。原来的分科是人为分科,而且一旦分科,就是文科不学理科,理科不学文科,这种一刀切的分科模式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新课程所说的分科指的是依据模块学习的进度自然分科,而不是强制性分科。由于学科必修内容的模块设置不一样,所以各学科必修模块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同时结束。比如语文、数学都是在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就学完了,而思想政治在高二下学期才学完,这就是说在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结束后决定学习理科的学生,以后可以在理科学习上有所偏重,但是同时还得进行思想政治必修课的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建议学生在保证完成必修课、拿到144个学分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科目。

记者:不少学校反映,新课程实施后教辅读物与教材存在不配套现象,目前市场上的高中教辅读物良莠不齐,但都打着配合河南新高考的旗号,老师和学生如何去鉴别?

魏现州:教辅市场混乱是事实,这里我建议学校和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白新旧课程的基础知识差别不大,只是要求不一样。(2)教辅的本质作用是辅助教学。过去使用老教材,出现用大量教辅应对高考的现象;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应依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适当参考教辅。有老师认为老教辅上有的习题,新教辅上也有,于是就断定教辅读物与新教材不配套。事实上,判定教辅读物与教材是否配套,不是以教辅上题型的新旧为标准,而应以教辅是否能很好地辅助教学为依据。(3)编写适应新课改的教辅也需要有个过程,我们应该客观地对待。全新的教辅对河南的高考将会出现导向作用,而在考试说明没出来之前,谈这些都有点过早。我们正在研究新教材的内容,准备近期召开研讨会,等考试大纲出来后及时制定考试说明。(4)不要轻易相信社会上出现的所谓新课程教辅。市场上的多数教辅呈现一种跟风状态,一旦一种教辅上出现新题型,很快就会在其他的教辅上出现。某地教辅一度成为河南的热门教辅,但是据了解他们根本就没有进入新课程,如果我们不依据实际情况就把这些试题照抄过来,是无法应对新高考的。

记者:我省对高中新课改教师的培训情况怎样?在教研方面拟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高中教学的指导,以确保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魏现州:对新课改教师的培训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省教育厅师范处的培训。主要包括课改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等共计70学时,内容涉及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课程结构、教材体系结构及主要特点、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等。2008年,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及教研员,共计约3.5万人。今年的培训和去年一样,正在进行中。第二种培训是我们省教研室组织的跟进培训,结合课程进度,就教材的编排问题、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于2008年10月份进行,培训了1万多名教师。今年在10月份还会举办这样的培训。

2008年年末,省教育厅确定全省61所高中新课改“样本校”,相互交流学习。为确保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专业支持,充分发挥样本校的示范作用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作用,我省还建立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工作合作区及专家指导委员会联系样本校制度,督促样本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里的课程方案,建立与课改工作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解决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确保高中新课改稳步推进。

记者:教师和校长作为高中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他们对新课程认识的深浅以及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您对此有何看法?

魏现州:教师和校长对新课程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决定了课改的成败,这毋庸置疑。新课程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和校长,一定要看清大方向,勤实践、善思考、多探索,时刻检测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看看其中有多少内容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哪些内容需要改进,哪些内容需要摈弃。可以多写教学反思,多借鉴课改先进省市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更新观念,积累经验,争取走在新课改的前列。

河南是受教育人口大省,各地的高中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建议各学校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尽到最大的努力。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可以走得更快一些;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要想方设法去协调,努力上新台阶。

从另一方面来讲,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所普通高中既是挑战,亦是机遇。因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大同小异,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差不大,所以也可以说,新课改把所有的普通高中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城市学校可以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农村学校也可以利用丰富的本土资源,这样各取所长,若能再用心思考,积极应对,那么任何学校都可能成为课改名校,教师也能成为课改名师。

(责 编 涵 冰)

猜你喜欢

教辅普通高中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普通高中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疆:不得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教辅出版,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