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会感恩开始
2009-10-14刘艳红
刘艳红
编者按: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郊区农村逐步被纳入到城区范围当中,相当的一批农民通过土地被征变成了城市居民。由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虽然身份发生了转变,但观念和习惯却是无法在一夜之间转变的。这些地方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庭教育观念滞后、学生养成教育较差,面对这迥异于以前的教育环境,该如何把教育做好呢?位于城乡接合处的郑州市第85中学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城乡接合处学校发展的教育之路。
郑州市第85中学是经郑州市教育局批准,由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的区域内唯一的一所公办初中。建校伊始,学校就面临着一连串的难题:学校位于郑州市东南方的城乡接合处,位置比较偏僻;周边小学多属村办,基础教育薄弱;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观念滞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文化气氛不浓,孩子养成习惯较差,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较低……85中迎难而上,紧紧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感恩教育为工作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感恩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开创了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
个头不高、剪着齐耳短发的该校政教处主任戴兴华老师谈起学校建校之初的情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现在85中的教师大多是建校之初从全国各地择优录取而来的。来这里之前,教师们都是豪情万丈,希望能在新的环境里一展抱负。可是来了以后才知道,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上就是原来的农村,学生生源的不足、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滞后等种种反差让老师们大失所望。戴兴华很坦率地告诉记者,那时候就连她也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就在这时,孔繁强校长的一番话似春风化雨,及时地消解了老师们心中的症结,也激起了他们创业的雄心壮志:“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把工作做好,将来自己再回头看身后站的这些学生的时候,我们将会无悔自己的选择。就让我们来做开发区教育的拓荒者吧,我们从这里出发,必将在这里收获!”
做教育的拓荒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按照郑州市小升初划片招生政策,其他地方的学校招收的都是城市学生,而位于城乡接合处的85中却是论村划片,30多个村庄的学生基本上都在此上学,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习惯较差。如何能把德育工作做到孩子的心里去,能让他们在主观上认同、接受教育呢?学校认识到,质量立校,不只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要“立德树人”,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而感恩教育可以激发孩子内心追求上进的内需,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也会反过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就这样,通过学情调研和分析, 85中明确了以感恩教育为主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络的具体目标。
以活动为载体,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
2006年12月,以“爱与责任,严与成才”为主题的班会在85中的合班教室举行。学生们通过演讲、朗诵等形式对老师的辛劳、奉献进行了赞颂与讴歌,发自肺腑,感人至深;老师们也谈了自己对工作的热爱以及看到学生有了成长和进步后的欣慰与快乐。而孔繁强在会上宣读的《致同学们的一封信:老师的爱是无私的》则把主题班会推向高潮。孔校长从学校升旗台上的汉白玉雕花扶栏说起,向同学们讲明“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道理。这次班会为师生间相互理解搭建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孔繁强回忆起当时主题班会的那一幕时,仍然有些动情:“教育其实就是以心育心的过程。学生有学习能力的差别。可是,在道德上,我们可以培养他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这一点是没有差别的。一个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并付诸教育实践的教师,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我们就是要做‘雕琢孩子心灵的教育。”
孟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为了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85中以“感恩父母、感恩师友、感恩自然”为主线,开展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举行“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同学中间讲述令自己感动的故事,或是由于自己任性对父母造成伤害的悔恨,激发其感恩之心;通过写感恩家书、说知心话、帮父母揉肩捶背等形式,让学生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展“手足情”“牵手求学路”等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竞赛,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成立“感恩使者”服务小组,引导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除了这些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85中寒暑假的假期作业也富有特色,成为该校感恩教育活动的特色之一。暑假时,学校要求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幸福家庭”“我周围最需要帮助的人”等调查。寒假时,学校要求学生陪长辈聊聊天、做做家务,体验劳动的快乐;表达对父母亲朋和祖国的祝福,体验成长的快乐;感悟祖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和身边的幸福生活……随着学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的逐步开展,学生的思想认识也慢慢发生了转变,继而促进了日常行为的变化。
梁彦山的爷爷因病住院,他就利用周末时间到医院照顾生病的爷爷,为爷爷买饭、剪指甲、洗脚,闲暇时拉着爷爷的手陪其聊天,帮助爷爷减轻病痛的折磨。刘庆琳的妈妈一向节俭,总是将舍不得倒掉的剩饭热热再吃。刘庆琳知道长期吃剩饭对身体不好的道理后,为了妈妈的身体健康,就和妈妈抢着吃剩饭。顽劣的君君(化名)在上85中前,换过不少学校,让父母费了不少心,当他受到感恩教育后第一次为妈妈洗脚时,妈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孩子的转变,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开家长会时纷纷向老师表达谢意:“学校的感恩教育效果真好,孩子们懂事了。”
家校携手,为孩子的美好人生奠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灌溉和培育,更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可是在开发区,不少家长却认识不到这点。他们有的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有的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还有的甘愿付出,不要求回报……家长这样的教育观念使得85中最初开展感恩教育时遇到了很大的工作阻力。孔繁强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情。2006年春节过后(当时还没有过农历正月十五)返校,学校在进行学生仪容仪貌检查评比时,发现男生头发普遍比较长,老师就要求学生回家后理发。结果下午一些家长就带着孩子找到了政教处。原来在村里有这么一个习俗,不过农历正月十五不允许理发,否则就是不吉利。其中一位母亲说:“正月里面理发,死他舅。他舅就是俺哥,他死了怎么办?”这次剪发活动在家长的“理论”中不了了之。类似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也使得孔繁强和政教处的老师们深深领会到:家庭作为感恩教育的课堂之一,家长既是感恩教育的引导者,也是受教育者。学校要想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就必须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而这样的教育才是全面的教育。
2007年1月,85中成立了由27名作风正派、热心教育事业、在本村或单位有较高威信的优秀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在家长委员会的协助下,家长走进学校、关注教育,走进孩子、倾听心声,家长之间相互学习,与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为了进一步促进家校联系,增进家长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以及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的了解, 85中通过建立家长联系名册、家访、电话、校信通等形式搭建起家校沟通的交流平台,而每学期举行的家长会,更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搭建了一座爱的桥梁。家长会上,老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的发言、亲子小游戏、对优秀家长进行表彰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家长明白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2008年4月10日,85中举办了首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应邀参加活动的家长们在听了桑燕老师的讲课,又看到课间活动时学生们整齐划一、规范有序的动作时,频频点头,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
从建校时起,每年寒假孔繁强都会带领学校老师和办事处领导一起到一些学生的家中进行家访。给优秀学生发奖状,让孩子给优秀父母戴红花,这些做法似春风吹过,在家长的心中泛起了涟漪。家长在看到学校领导、村委会和办事处对孩子教育这么重视时,也很激动:“我家楼不盖也要叫孩子读书,只要孩子争气好好学,我们自己少吃点儿、少穿点儿、苦点儿、累点儿都没啥!”85中的老师们欣慰地看到,在孩子心中播下的感恩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
耐得寂寞耕耘时,终得硕果自满枝。建校3年来,85中从初建走向强大,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不为人知走向在郑州东南区家喻户晓,实现了“开发区的教育就要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服务”的郑重承诺。2007年9月以来,学校先后被授予郑州市语言文字标准化示范校、郑州市绿色学校、郑州市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9月,85中捷报再传,学校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促进城乡接合处优质学校发展策略研究》正式开题;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学校也挂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改革促进发展中心教育实验项目学校”。继2008年首届毕业生中招取得优异成绩后,2009年,该校第二届毕业生中招成绩再创新高,73人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127人达到市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中招成绩最高分和600分以上人数共17人,在郑州市东部地区学校双双排名第一。
说到85中未来的发展,孔繁强的目光放得很长远:“教育是一生的事业,我们开发区的教育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这一届的学生就能改变我们的基础生源情况,也不是这3年就能改变他们的父母。但是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不断改变我们的家长,进而改变他们的下一代子女的教育,为开发区的教育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正是在这感恩思想的感召下,85中在感恩教育活动的推动中,才走出了一条鲜花满地、浓香馥郁的发展之路。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