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语活用中存在的问题

2009-10-14李卫东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8期
关键词:语素例句定语

李卫东

成语属于语言学的词汇学范畴,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以语言所使用的词汇为研究对象。成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文章讨论过,但对成语的活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涉及的较少,这里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所谓成语的活用,指成语虽然以整体表义和固定而体现出稳定性,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上的种种需要所采用的一种临时性修辞手法。有的成语古今意义不同,如“梁上君子”(《后汉书·陈寔传》)是指躲在梁上的盗贼,现在的意义变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人。有的成语在书写形式上起了变化,如“揠苗助长”改为“拔苗助长”。为了修辞和押韵的需要,还可以翻新改造或变换词序,如“走马观花”改为“下马观花”,“海角天涯”和“天涯海角”都可以说。在结构上也可以活用,可拆开成语,嵌进成分,如“歌功颂德”活用为“歌人民之功、颂人民之德”。成语的这种活用,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效果,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具有凝固性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局限性很大,只有极少数的成语具有变异性。因此,如果对成语的意义了解欠准确,随意地活用成语,就会出现负面的效果。常见的成语活用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生造就是根据自己对某一成语的理解,过分突破原形原义,没有修辞作用的变动,随心所欲地造出相对应的成语。例如:

①正由于自信不强,对青年也就更难以推腹置信,青老关系长期处于若接若离之间。

“推腹置信”不通,应为“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置入人腹,比喻真诚待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又如“谷敬文为了补救自己的失言,便换了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说……”(黎汝清《万山红遍》)例句中说“推腹”,把腹推到何处?“置信”,把信置于何处?所以说不通。又“若接若离”也讲不通,应当是“若即若离”,即:靠近。

②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自由的权力。

“生杀自由”应为“生杀予夺”。生:让人活;杀:把人处死;予:给予(财物等);夺:剥夺、抢走(财物等)。指对人的生命财产可以任意处置。《周礼·春官·内史》:“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又,《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予夺一也。”多用于反动统治者,也用于其他有权势的人。例句中的“生杀自由”是硬凑的。“自由”在这里的意义不明,是说反动统治者操生杀的自由之权,还是统治者给别人以自由或者剥夺别人的自由?“生杀予夺”一般作定语,多和“权利”、“权力”一类词搭配。这里需要指出,成语“草菅人命”和“生杀予夺”都含有“轻视人命,有权任意杀戮”的意思。但两者有区别:①“草菅人命”指轻视人命,随意把人处死或杀人的行为;“生杀予夺”则指对人的生命财产可以任意处置的权力。②“生杀予夺”还含有给人富贵或剥夺人财产的权力的意思;“草菅人命”不含这层意思。③“生杀予夺”一般作定语;“草菅人命”一般作谓语、定语。

二、随意换字指在含混地或错误地理解成语意义的前提下,不加斟酌地替换其中的字。例如:

③他参加了自卫反击战,和侵略者短兵相见。

“短兵相见”中的“见”应为“接”。兵:武器;接:交战。“短兵相接”意思是使用短小的武器拼杀或者比喻进行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屈原《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又,《宋书·文九王传》:“遂登尸以陵城,短兵相接。”例句中错为“短兵相见”的根源可能是对“兵”字的意思理解错误,认为“兵”是士兵,士兵在战场上相见;或者不懂“接”字的意思。“相见”并不一定交战。“短兵相接”多作谓语,也作定语。

④四化建设对各种人才的大量需求,已咄咄迫人地对我们学校提出了出人才、大出人才的艰巨任务。

“咄咄迫人”应为“咄咄逼人”。 咄咄:使人惊惧的声音。“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气焰压人,言辞伤人,使人难堪;或者形容后辈超越前人,令人赞叹;有时也形容形势逼人,使人感到压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例句中“咄咄迫人”在表达效果上气势较弱。

三、机械节缩“节缩”是为了使语句简明、节拍协调或其他修辞目的,而把一些音节过多的词语加以删节或归并的一种修辞方式。某些成语在特定的环境中,也可以采用“节缩”这种修辞方式,突破成语的习用定格而“节缩”成由两个语素构成的类似双音节合成词的语素组合体。但在实际应用中,不规范地任意缩减成语字数,出现新造词在表意功能方面与原成语离题万里或不符合词汇构成规则等现象。例如:

⑤周末,走在王府井大街上,看到熙攘的人流。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攘),皆为利往。”例句中“熙攘”是成语“熙熙攘攘”的简化。把四字格成语简化为两个字,应当成为一个词。“熙熙攘攘”也可说“熙来攘往”,但“熙攘”不是一个词,不能用在这儿。

⑥侨胞一回到福建,当地政府就帮助他们乐业。

“乐业”是成语“安居乐业”的简化。安:安定、安稳;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于自己的居住地方,喜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现指过着安定的生活,愉快地劳动。《汉书·货殖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例句中的“乐业”就是喜爱自己的职业,用在这儿不恰当。

四、调换词序也就是语素的易位,是一种修辞手法,指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成语语素的排列次序变换,形成一种临时性的变体。但在具体使用中,出现随意颠倒前后结构或同等成分互换,不合乎语言规范的现象。例如:

⑦到家以后,他们像胜利归来,谈笑生风。

“谈笑生风”应为“谈笑风生”。风生:谈话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且有风趣。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娥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这里任意变动词的顺序成为“生风”就讲不通了。

⑧主人的步伐不停地前进,海岛的面貌日异月新。

例句中把“日新月异”颠倒为“日异月新”,是为了和“进”押韵。但这种押韵不能给人美感,倒产生语体不和谐之感。新:更新;异:不同。“日新月异”指天天都在更新,月月都在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易·系辞》:“日新之谓盛德。”又,《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五、主观拆分 指在不遵循原成语内在语法结构规律、不了解语素性质的前提下,随意拆开成语,嵌进成分,使原成语结构松散、表意不清。例如:

⑨大家都很赞赏这种既标新又立异的勇气。

标:用文字或其他手段表明;立:建立、树立;异:特别、奇异。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现在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显示与众不同;或指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解放思想,进行革新创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冯怀)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例句中随意拆开成语,没有必要。成语在结构上是定型的,一般不能拆开来用,除非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目的。

总之,如果我们在活用成语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熟练地掌握好活用的技巧,应当会防止误用和混用,发挥成语言简意赅和生动形象的作用,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语素例句定语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助词“得”与语素“得”辨析
再谈语素
定语从句
“语素”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