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返祖现象浅析

2009-10-14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8期
关键词:象形符号文字

黄 立

本文讨论的网络语言特指网友们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为了方便交流而创造的别具一格的新鲜语言。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1.62亿。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语言正以不可抵挡的势头入侵现实生活领域。网络语言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但它的离经叛道也让很多人头疼。当学生的作文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时,教育工作者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忧虑,他们担心这些非规范性的表达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造成不利的影响。

大部分人体验网络语言张扬的创新精神时,却很少发现网络语言其实也有传统的一面,甚至和我们熟悉的古汉语有着同宗同源的关联。本文将谈谈网络语言与古代汉语中两种语言现象的联系。

一、通假字

通假,则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是本有其字,只是用另一个字代替本字来写。例如,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生”通“性”,解释为资质禀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知”通“智”,智慧之意。司马迁也在《史记》中多次用“蚤”来代替“早”字。这些都是作者明知有本字而用其他同音字来替代的例子。

网友之间的文字交流为了追求快速,可能容忍和助长错别字的使用,很多字词打错了也会“将错就错”。但是因为有前后语境的提示,这些错别字基本不会影响交流。当错别字产生了特别的含义,尤其是包涵了某些游戏、幽默的成分时,这个后来产生的替代品甚至会抢了本字的风头,使网民都热衷使用它。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大虾”一词。“大虾”就是“大侠”,指网络技术高手。在常用的拼音输入法中输入daxia时,出现的第一词便是“大虾”。为了方便快捷,人们便选择以“大虾”代替“大侠”。久而久之,成为习惯。而且,“大虾”也十分形象地让我们联想到长期使用电脑、弯腰弓背的网络高手们。这个词不仅是音近而且神似,所以得到了很多网民的青睐。

古代通假字虽然和当代网络通假字有着很多相同点,但是其产生的原因是截然不同的。古代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交流不便,在缺少统一字典的情况下,文字书写使用很不规范。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才有了历史上第一次对文字进行统一规范的政策出台。再加上文字传播的途径单一闭塞,也影响了文字的正确传播。文字工作者记录或写作时写同音错别字的情况也多,或是因为口音的差异、记录者的文化程度等影响,而将同一字写成不同的形体。第一个如此写的人可以说写的是别字,但后人纷纷效尤,约定俗成,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但古人做文字工作的都是知识分子,属于精英阶层,通假字在他们当中传播流行,所以规律性比较强。我们今天所熟读的很多古代文选中,通假字和本字的组合使用都是相对固定的。

但现今的网络通假字则是为了追求网络交流的便利快捷和娱乐需要而产生的。网络语言是大众化的创造,为了突出个性,网络世界中谁都可以是新词的创造者。所以网络语言中的通假字自由散漫,随意性很强。同一个本字往往会有多个替代字,这对语言的交流会形成较大的障碍。例如“版主”就可以写为“斑竹、班主、版猪”等多个版本。同时,用方言同音、英文同音、数字同音等文字或数字、字母替代本字的情况纷繁复杂。例如:稀饭(喜欢)、偶(我)、7456(气死我了)、3Q(谢谢)等。非正常语言系统中的通假字在网络世界泛滥,使缺乏监管的语言呈现出一片乱象,这无疑会造成交流的障碍。

二、象形文字(符号)

自从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斯科特·法尔曼在大学的电子公告牌上创造出笑脸符号后,网络象形符号的流行一发不可收拾,它被丰富地演变着。以“微笑”为蓝本,各国网民又创造出了大量的错综复杂的表情符号。例如:“: - P”表示吐舌头,“:-o”表示惊呆了,“*<|: - )”表示圣诞老人、圣诞快乐等。

为什么这些图形如此受欢迎?这和满足了网民的交际心理需求有着极大的关联。网络交流中看不到对方的表情,象形类的网络符号很好地克服了这个障碍,能增加语言交流的直观性,使枯燥的文字表达更具趣味性、幽默感。在这些符号的创作使用中,网民也能满足自己崇尚创新、张扬个性的心理需求。象形符号的构成要素有着明显的键盘化的特征,它们是依赖键盘上的字母和特有的标点符号(如:!&*@#等)来组合构成的。发展后的表情符号在构造上难免冗长繁琐,难于一键完成。在国内,搜狗拼音输入法等广泛使用的输入工具对网络词库的收录和横向表情符号的默认配置,使符号输入简便快捷,更促成了横向表情符号的广泛流行。

2008年在中国网民中迅速“火”起来的“囧”字则是网络符号本土化的一个典型。网络上可以点开的“囧论坛”有500个以上,如“大囧村”、“囧字营”等;各种“囧视频”短片总点击量超过百万次;一个“囧吧”跟帖就有1万多个。

“囧”字的构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文字“象形”的造字法则,关于“囧”的形义,许慎《说文·囧部》:“囧,窗牖丽廔闿明,象形。”它很像古代的窗户,“八”和“口”构成了雕花的窗棂。有窗就会有光亮,引申而来就变成了光明的意思。但新潮的网友赋予它的是“象形”的魅力,把窗子变成了一张人脸,一张眉毛耷拉、张嘴结舌的人脸,表现的是一种人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沮丧、失落、无奈的心情。而这个字的发音又与我们熟悉的“窘”字是一样的,从造型和读音上都可以使人产生相关的联想,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巧妙的联系。

“囧”的复活体现了中国式的传统古典智慧。有人认为,古老的文化和现代网络的完美对接,这是件让人惊喜的事情。中华民族象形文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发达的形象思维已经在我们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大家对“囧”面谱的热捧可以说是一种民族集体心理的体现,也是象形根源的回归。

网络语言中象形符号不能归为文字,虽然文字也是一种符号,而且象形文字发展初期图形特征也十分突出,但随着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人类理性思维逐渐成熟,具备更好的概括能力,图画已不能满足交流的需要,渐渐从图案和符号向文字过渡。文字更加抽象化,书写更加规范,而不是束缚于图形本身,并形成系统。

能称之为文字的符号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具有社会大面积的约定俗成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可以通过既有文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创造出一个新的汉字,还可以通过字词有规律地组合连成句子,表达十分完整的意思等。网络象形符号并不具备以上的特点,它只限于单体符号范围,它们以单体的形式表情达意,不具有文字的线条性,相互之间缺乏语法关联,更没有系统性可言。即使网民对它进行千奇百怪地改造,但始终没有脱离面谱特征,而且都是单个使用的情况为多。另外,情态符号的约定俗成意义也是小范围的,它们只是一部分上网的人所使用,离开了网络就会死亡。情态符号自身很不稳定,消亡更新速度十分快,这也不符合语言稳定性的特点。网络象形符号只能称之为符号,而不能认同为文字。

象形符号向前发展成为文字,因为它必须符合人类对文字交流的更高级需要。但网络象形符号是以娱乐、传递生动表情为首要任务,所以这些符号一直基本停留在面谱图像上,没有向文字的方向发展。

结语:语言文字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动态系统。网络语言的“返祖”并不是退化。“返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民族心理因素的影响。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而表达人们心理工具的语言也具有社会性。瑞典的语言学家斐迪南·德·索绪尔也认为语言的产生和变化以及各个民族的差异都和民族的心理息息相关。1878年,索绪尔在他的《关于印欧语言中元音的原始系统报告》中提出,语言是集体的习俗,反映在语法、语源、语音等方面。网络语言兴起的主导者是年轻人,他们求新求异,但他们身上仍带有中国人的集体心理烙印和固有的思维模式,所以在新奇的网络语言面孔下,还是可以寻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另外,“返祖”的旧瓶子里装的是新酒,网络语言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它反映着时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理特质,被人们创造的新词汇都是新事物、新概念的反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新语汇的出现,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而不是退化。

参考文献:

①斐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

②沈祥源《古代汉语》,武汉大学出版社。

③王卫敏《网络情态符号语言浅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5期。

④王颜芳《1998~2007网络语言研究》,《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6期。

⑤梅龙宝、范焕珍、桑龙扬《网络语言符号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年3期。

(作者单位:广东对外贸易职业

技术学校基础教研室)

猜你喜欢

象形符号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热爱与坚持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图解趣味象形字
梦中的文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