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意蕴

2009-10-14余永聪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风暴教材

余永聪

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到风格各异、表达手法丰富多样的语言现象,亦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听、说、写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中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课程理论、情意理论和教育目的论四个方面,结合阅读教学的现状,对当前阅读教学的改革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最有影响的教育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和卡尔·罗杰斯(1902—1987)。人本主义教育家深信:“教育之首要目的,不是别的,是受教育者的个人幸福,是个人的发展,是提升个人生命价值。”①他们主张认知和情意的协调发展,主张课程应具有社会适应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主张创造自由、平等、真诚和理解的学习气氛等。虽然在此以后,人们对人本主义教育的热情减弱了,但是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之中,势必对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激发阅读欲望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不像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那样,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结论,然后说明和推断人的学习,而是基于人的主观经验提出的,它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情感和价值观等心理因素的作用,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动机。那么,如何让学生自动自发地去领略阅读教材的语言之美、内容之美、表达之美呢?

1.选取趣味材料

教师不必拘泥于学校或地方规定的统一教材,可以主动地去研发适合自己所教学生水平的教材。教师尽量不要选择那些难度较大的教材,应选择有趣的教材,至少是教师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越是令人感兴趣的材料,越能使人更好地习得;感兴趣的程度越高,越有助于读者有选择的聚焦,越行之有效地运用所有知识,就越能一直保持阅读时高效投入,就越能增加动力。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尤其是某些叙事性文学作品,易于回忆起的信息,往往不是材料里的主题,相比之下,似乎更多地回忆起一些引人入胜的有趣的细枝末节,这些细枝末节常常会激发读者思考,引发阅读欲望。

2.运用趣味教学法

请看以下例子:

布朗夫妇在河边垂钓, 布朗夫人一直在布朗先生旁边唠叨。不久,一只鱼上钩了。这个时候,布朗夫人说:“这只鱼太愚蠢了。”.布朗先生就说道:“是的,它只要闭上它的嘴,就可以免于此难了。”(摘自《幽默舌战精选》316页)

有时,可以采取幽默——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把学生吸引到阅读教学的磁场中来。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应用上例小故事,来提醒那些开小会、窃窃私语的学生,使他们从对阅读的厌倦回归到对阅读的喜爱中来,诱发其内在动机。再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刘兰芝的花容月貌进行合理的想象。什么叫“生动有趣”?笔者以为,让学生动起来才叫做生动有趣。通过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回归到人类本性的快乐当中,自然学得容易,学得高兴,学得有效。

二、唤醒阅读思考

人本主义课程又称“人性中心课程”,它坚持课程从“面向完整的学生”这一立场出发,具有以下特点:尊重学习者的本性要求;承认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同成熟学者的研究活动有重大的质的差异;课程应具有社会适切性。这表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笔者曾在一个有40人的初中班级做过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表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渗透到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时常在“教与学”之间感到困惑:为什么学生不喜欢所教的内容。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没有切实意识到学生的阅读需要。学生没有机会占到阅读学习的中心位置,进行一些对自身发展有利的阅读思考。结果,只有让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火花在瞬间灰飞烟灭。

1.让学生当家作主

教师可以完全信任学生,让学生当家作主,自己设计阅读课的内容,掌握课时的节奏,选择其感兴趣、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阅读教材只是教学的媒介。只要学生在阅读课上真正进行了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思考,体验了阅读的快乐,领悟了阅读的真谛,哪怕只是瞬间的思考,就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2.交流成功经验

阅读的成功,意味着学习者在进行一次阅读体验后,获得了有用的信息,如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弥补了以往一些知识的空白,领会了某种写作技巧等。通过交流,可以拓展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为下一次的阅读做好精神上的铺垫。

三、享受阅读高潮

阅读教学只有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多方位碰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阅读高潮,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谓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具有三个特点:(1)从主观感受上来说,它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2)它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体验”、“终极体验”或“存在体验”;②(3)从持续的时间上看,虽然影响和作用长期存在,但是,体验出现的一刹那,却是短暂的。③ 根据此定义,笔者在一个普通的初中班级做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可见,大多数学生领略阅读高潮的机率很低。

那么,如何让学生进入阅读的美妙境界,享受阅读高潮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尝试。

1.营造平等、融洽的阅读氛围

营造平等、融洽的阅读氛围,关键在教师,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不能冒犯的绝对权威,而仅仅是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成功的阅读教学不取决于教师教的水平,也不取决于教师教的客观条件,而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态度,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真诚、关注和理解。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不崇拜权威”的榜样,看重自己的阅读理解;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亲切、平等的阅读环境。

2.头脑风暴法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想出的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④参与者不受任何限制,让思维自由驰骋,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面进行思考,提出独特的有创造性的想法。如教学《祝福》,在讨论祥林嫂的悲剧是由谁造成的这个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设定题目:文章中哪些信息与此题有关?

(2)分组:把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组10人,选定一人担任组长,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

(3)限定时间:规定每个成员单独思考(个人风暴)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集体讨论(集体风暴)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4)个人风暴。

(5)集体风暴:在个人风暴过后,每个成员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集体的信息总量急剧扩大,每个小组成员的头脑中又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从而形成大规模的集体风暴。

(6)小组整理分析。

其中,第(5)个环节是最重要的,教师要不受阅读文本的理性意义限制,要让学生在此种场景中自由发挥。在信息不断聚集的压力下,在个体情感体验不断交流的情况下,让思维的火花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不断爆发和碰撞,最终达到阅读高潮。

四、落实阅读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追求的是“全人教育”的理想,其教育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人就是“更真实地成为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⑤结合阅读教学的具体环境,这就涉及到阅读的评价模式问题。因为教育目的既是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之一。但是,现行的阅读教学评价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评价概念狭小,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低级,评价主题单一。显然,这样的阅读评价模式会严重挫伤学生阅读的信心,大大伤害学生阅读的热情,不利于学生自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1.着重形成性评价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只是靠学生完成阅读问题的正确与否来体现的,教师着重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可以采用观察法、列表法、交谈法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方法。如下图:

2.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多元化

现在的学生充满个性、朝气和活力,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个人的评价,他们更看重的是同学之间的评价和竞争。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多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因材施教,因材施评,使学生从多角度真实地发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强项和弱项。

3.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才能着实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总是不断地接触新的材料,在理解材料时,不断地遇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心理、阅读情绪、阅读结果等方面做适当的自我调控,从而真正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①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许金生刘峰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316页。

②③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林方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374页。

④袁玲玲《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技法——大脑风暴法》,《山东教育研究》1998年5期。

⑤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31页。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风暴教材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教材精读
脑风暴大挑战
泽西风暴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头脑风暴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