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2009-10-13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注意问题政治课情境教学

万 红

摘要:在政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解释了情境教学法如何具体运用在政治课中,并总结了使用情境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课 情境教学 内涵 运用 注意问题

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很多学生眼里,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比较严肃和枯燥的课程。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表现出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从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看,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我就情境教学法谈几点看法。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巧妙地把情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的特色之一,课堂上利用各种形式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师生互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热烈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二、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运用

(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例如:在讲到联系观点时,可引用某饭店的一句广告词“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挨饿。”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又如在讲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可引用《孙子兵法》里的“避其锐气,击其惰性”、“攻其无备,击其不意”,从而使学生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为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实施做好了铺垫。

(二)情景交融,生动讲授

有了“景”的角色进入,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主体和客体沟通呢?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起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景的统一。

1、巧设板书。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书直接影响着讲授的效果。如《经济常识》第一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抓住四个字:商品——货币。由此通过目录和提纲,就可以把本课内容串连起来,并辐射相关知识点,如商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属性、规律;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职能、符号、与商品的关系等。如此言简意赅,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明确了知识点及其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客体的统一。

2、讲解精辟。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因此,重点的讲解,一方面要精而简;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如矛盾的讲解,可以从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特殊性这三方面分层进行,引用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故事,他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提出“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让学生讨论是否自相矛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加深对此的理解。此外,难点的讲解要充分重视高中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注意分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要善于提问。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提问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渲染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理交融,教与学统一的境界。最后选择恰当的方法结尾,把思想感情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转化为他们的能力。

三、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应和尊重个性相结合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就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勇敢地进行思考、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能力。

(二)情境铺设应和教学目标相结合

课堂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情境创设应紧扣教学内容,富有针对性,能有效地帮助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果情境没有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的实质,学生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要思考什么问题,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解决问题。教师要把握“度”,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理论知识。如果教学中一味追求情境,可能就偏离了教学的正常轨道。这就要求教师“精”备课,并不是教材上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创设情境的,对于那些有必要、内容适合创设情境的知识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精”,不拖泥带水,做到激发兴趣与掌握知识辨证统一。

(三)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思维变通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高考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当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讲授“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时,我们可以引用“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这生活素材来创设情境,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意义是什么?文化意义是什么?政府需要履行什么样的职能?”让学生感悟知识在不同模块间的运用。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和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放飞学生的智慧,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实现他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猜你喜欢

注意问题政治课情境教学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