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校外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09-10-13李海涛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校外教育少年儿童可持续性

李海涛

摘要: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既给校外教育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缺少校外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就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本文根据校外教育规律的特点,通过对校外教育的定位、开放性特征、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现代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校外教育 开放性 可持续性 少年儿童 师资

一、何为校外教育

多年来,校外教育属性和地位的不确定,一直制约着校外教育的发展。考察校外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建国以来它一直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发展相当缓慢,直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确立了“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的教育并举”的方针,才充分肯定了校外教育在整个青少年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振奋。随之,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校外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之获得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校外教育模式开始显现。

二、校外教育的自身发展和自身认识

目前,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呈现出繁荣景象的同时,它发展的无序和混乱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个人、民办校外教育机构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违背校外教育规律的现象: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向课堂教学靠拢,忽视育人功能以及管理混乱,师资队伍素质低下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校外教育机构内部对自身认识不一致;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校外教育认识也不全面。因此,加强校外教育的自身发展和自身认识,已成为当务之急。自身发展从表面上说,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是不容忽视的,但通过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不断增强校外教育和校外教育机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它自身发展建设最本质的东西。另外自身认识对我们来说也越来越明确,不断满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不断满足家庭教育的需要,不断满足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已经成为校外教育和校外教育机构健康发展的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发展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体制和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整个社会对校外教育的需求。

三、新时期校外教育的定位与发展目标:

1、新时期的校外教育定位应以现实需求为基础,以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定位内涵、细化目标任务。

(1)普及性。校外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追求的是平等教育。在正常情况下,学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愿自由选择,它面对所有的孩子,决不偏向某一方面培养所谓的尖子。

(2)地域性。校外教育与当地的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是校外教育特有的优势,既可以为地方培养所需的特色文化后备人才,又能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

(3)闲暇性。校外教育的闲暇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而是在闲暇过程中更加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在闲暇时间内活动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灵活,从而为青少年人格的多向发展和创造潜力开辟新的途径。

2、新时期校外教育的发展目标,有其最本质的特征——开放性。校外教育开放性来源于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双重作用

(1)校外教育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拓宽了青少年的成长空间。校外教育机构的各项工作主要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要突出校外教育特点,第一,突破课堂教学,把学校环境延伸到社会,在活动项目的设置上,活动内容要注重实践性,使其常办常新更具有吸引力。如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冬令营、一日营。第二,为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扩大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今天在城市长大的独生子女们自幼就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不仅使他们较难习得蕴含在这些活动中的合作、交往方式和技能,甚至也较难学到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情感因素(如同情、怜爱、孝顺等)。少年儿童还可以参与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进而使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具开放性的特征。

(2)校外教育培训形式的开放性,更有利于青少年获得、掌握新知识。校外培训教学空间大,具有较大的教育自由度和灵活性,大大减少了传统教学中的机械灌输与知识搬运,又因为开设的科目多数是从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所以更能激发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适应他们的主动发展。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看,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不断调整校外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孩子们在成长中的发展需求。

(3)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开放性,更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校外师资结构广泛,除具有各种特长的专职教师外,还有一大批知识、技能、修养水平较高的校内教师,离退休教师,以及工人、农民、职员、企业家、科学家等社会各界劳动者都可以参加到校外教育行列中,成为校外教育中外聘师资储备力量,在承办或主办各种校外培训活动中邀请为教师,实现师资共享。

四、校外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后,相对开放的校外教育模式将会更大程度地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校外教育的职责和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并将达到学校教育的同等地位,成为实现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因此校外教育必须实现从依赖政府到依靠市场转变,由被动办学到主动办学转变,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更新观念,科学管理。

在加强和改革共青团文化工作中,团中央明确提出了对青少年活动阵地要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树立正规校外教育的品牌,加大公益性活动的力度,强化全心全意为青少年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服务的意识,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校外教育科学发展,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要具有超前意识。

2、增强求真务实意识,真抓实干,多层次服务。

校外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呈现多元化的需求,所以在活动培训设置方面要提供多层次服务。如:在发展校外培训时,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以青少年的心理、人格综合发展为基本;另一方面要从家长的意见、孩子的认同出发,以个体的发展,家庭的经济条件为落脚点。在发展校外活动时,一方面要为青少年团体及家庭主办或承办各种活动;另一方面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和联合开发事业。

3、增强依法施教意识,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校外教育要进一步发展,把自己定位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教育主导地位上来。如今教育市场全面开放,我们只有提高认识、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依法施教,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树立品牌形象,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需要,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教育者。

4、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理论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对教师来说,最大幸福,莫过于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才,并且希望学生都能超过自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既为师者,就该是终身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

2、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上的讲话.2003年

猜你喜欢

校外教育少年儿童可持续性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