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2009-10-13刘英
刘 英
摘 要: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往往是重认知而轻育人,致使课程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与学生情意要素和谐健康的发展相疏离,新课程改革则要求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教育;可以让学生精读文章,领悟其思想实质,熏陶渐染,潜移默化;还可以组织一些演讲赛、诗歌朗读比赛等,来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语文 思想教育 联系实际 精读 演讲赛
在传统教育中,“课程”被视为规范、严整、有序的教学内容的机械叠加,被视为学科知识体系的程式化总和,教学的过程往往是重认知而轻育人,致使课程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与学生情意要素和谐健康的发展相疏离。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教育,以抛砖引玉。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教育。
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必须联系实际,这是由语文学科须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所决定的。联系实际,一是联系中学生的思想实际,二是联系范文的实际。
当前世界各地金融危机蔓延,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很多学生都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情绪。于是,笔者在讲授《谈骨气》一文时,特意联系这篇课文的实际,从本文发表的时代背景讲起,通过写作背景来教育学生,学习我国的伟大先人的光辉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课文,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本质特征,仍然适应今天我国现在的形势。今天正在接受学习的青年学生,就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所以青年学生更应该学习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我们无产阶级的正气,要具有这种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通过这篇文章的讲授,学生不但初步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而且思想上受到了教育,从而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精读文章,领悟其思想实质,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等都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章。教育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文”“道”信息的内涵,知人论世,推己及人,鉴古悟今。学生再经过自己精读、熟读,“进入”课文之后,再“走出”课文,把书读透、读活。这样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主动精神和树立完美的人格。
另外,可多组织一些演讲赛,诗歌朗读比赛等,来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思想情感。如我校在2008年5月中旬举行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赛。在这次活动中,参赛学生大多都把汶川地震素材写进了自己的演讲稿。他们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浓地感染了全体老师和同学,使大家都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总之,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点点滴滴,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像春风化雨那样润物细无声,滋润学生的心灵,哺育和陶冶一代新人的爱国情操,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双重任务,培养出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