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呵护心灵

2009-10-13王德永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人际关系磨难

王德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亟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协调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磨难 心理暗示

近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社会环境中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校园内学生之间竞争激烈,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加上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使学生们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荷,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父母子女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们出现了严重“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多变;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急需我们认真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在课前准备一个几分钟的话题,让学生就此进行讨论。话题可以是天气、国内外新闻、天文地理、名人轶事,甚至可以是幽默故事等。一句话,就是让学生海阔天空,尽情地想象和发挥。搞好这一教学,需要教师认真准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自然、幽默,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这时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自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为整个课堂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而愉快的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和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由于涉及内容广泛,此项活动除了具有克服心理障碍的功能外,还能为学习语言,获取中外文化、语言知识等提供良机。

二、协调人际关系,优化心理环境

协调人际关系,优化心理环境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情绪和乐观的性格,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潜心营造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有:

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就要做到民主、平等,它可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对教师的信赖感。反之,教师专制、居高临下的教学作风,往往导致紧张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学校产生恐惧感。在语文教学中,我对学生一直是一视同仁。从来都不会对成绩最差的学生有歧视心理,绝不会放松对每个人的要求。因此,许多成绩较差的学生都不会产生自卑感;相反,他们不但愿意学习语文,而且还愿意和我谈心,解决了他们心理上的许多问题。所以,我认为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2.减轻压力。现代社会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一些学校过分看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排名次使很多学生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气氛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因为不论怎么努力,名次在前面几位的总是少数人。所以,在每次考试之后,我都会对成绩稍差的学生给予很大的鼓励,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之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减轻了他们心理上的负担。

三、开展“磨难”教育,增强学生的耐挫力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在所难免。“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适度经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励当事者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生总是充满理想和希望的,而要实现理想和希望,则是难免要碰到困难和挫折的。克服了困难,便有了成功的愉悦和满足;反之,就产生挫折感。为磨练学生的意志,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能够在困难面前不屈不饶。

教师可根据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给他们设置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使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并在战胜困难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培养顽强的毅力。可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竞赛、春游、夏令营等,增强集体意识,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自制、坚持、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纠正犹豫、盲目、执拗、鲁莽、顽固的不良品质,诱导他们自觉地磨练自己,不断提高意志水平。

学生的耐挫力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很大。生活舒适安逸、家长过分保护、溺爱、一切包办、实践的机会少等,造成了青少年的耐挫力较差。吃不了苦,经不起委屈,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就会离家出走、自暴自弃。临近考试心情就特别紧张,有点委屈就有可能产生极端行为等。

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也应该多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的情况,教育方法等。在计划做事时,让学生逐步学会预料可能会产生的困难、失败,做到心理上有所准备,控制自己情绪等。如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一方面我们要提醒他们为赛事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在赛后又要做好不满意结果的心理准备,即使结果不理想,也要心理坦然,能够平静地去对待。并且及时做失败、成功的总结,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促使以后各方面提高更快。

四、坚持正面评价,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进行成功的激励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师要善于运用正面评价的语言,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形成稳定的良好的心理。所以,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学生,注重发现挖掘他们的亮点,帮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取得成绩时,更多给予鼓励,让他们争取更大进步和成功;出现问题时,不求全责备,要多加引导,让他们重新获得成功。如我以前有个学生,虽然天资聪颖,但却不思进取。于是我就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你聪明机敏,思维能力强。可是,在人生的长征路上,你为什么总是习惯于站在道路旁甘当看客,眼睁睁的看着许多同龄人从你的身边阔步向前,而你还是无动于衷?!此时此刻,你真该食不甘味、卧不甘席、奋起直追才对!”面对我这样热切的话语和期望,那个学生真的“改邪归正”了,从此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协调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分析学生,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为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当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很大,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努力。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人际关系磨难
路上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人生路上磨难多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