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拼音教学中体现创新

2009-10-13潘海杰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拼音教学创新学生

潘海杰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应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育中。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手段、学习形式四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拼音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拼音教学 学生 创新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绿洲呢?这正是当前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如果能带领他们做一些游戏,不但兴趣浓,而且注意力不容易分散,掌握知识也比较容易。于是我就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游戏,如顺风耳、火眼金睛、猜猜猜等。就拿常做的游戏“送信”来说,这一游戏可以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收信,它的适用范围是认读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和句子。另一种是投信,它的适用范围是字母按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类,或者是音节按两拼音和三拼音的分类,也可以是生字按偏旁和结构的分类,还有词语按水果、动物等的分类。

下面以字母b的分类为例向大家来介绍一下。师:邮递员叔叔太忙了,有好多信来不及送出去,请你来做邮递员把信投到相对应的信箱里,好吗?生齐: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小小信封是谁的,请你赶快找一找。在学生说儿歌的同时,老师发卡片。收到卡片的学生就上台举起卡片读“bbb,是声母”,然后投入相对应的邮箱。如果对了,就跟他读,并说:“对对对,快收信。”如果错了,就说:“错错错,没人收。”然后请一位学生来帮助他认读并分类。

二、学习方式的创新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更别谈创新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用新课标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成长,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字形、字义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质疑、汇报的方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字的结构、识字方法、字义的理解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听取发言,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能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交流、合作中,我发现学生掌握字形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用熟字加偏旁,有的用熟字换偏旁,还有的是熟字与熟字结合,熟字去偏旁,猜字谜,编口诀等等,彻底避免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弊端,改变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做法。学生明确了学法,学起生字来就相对轻松得多。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更是妙趣横生,有的用语言描述,有的做动作,有的打手势,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于较难理解的字义,教师及时点拨、解释说明,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新教学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给学生引入新奇的背景,创设多种情境,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或利用实物投影,或使用电脑课件进行辅助性教学,为学生提供色彩鲜明、形态逼真、充满情趣的动态画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语文,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准、更深地把握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在一年级《汉语拼音14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和经验,在讲课时,就很快总结出“ǖn”和“yun”读音相同,字形有差异,用法不相同,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认真练写阶段。接着学生结组按声母排列顺序与ǖn练拼,试试哪些声母与ǖn可组成音节,与同学达成共识,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将正确的拼音过程写在黑板上。最后看着儿歌所配的画面——两名登山的小朋友生动有趣地口述画面之外的内容并努力规范、正确、流利地拼读,最终进入“拼音乐园”。屏幕上出现了五个按钮,里面锁定着不同的拼读练习,学生分为五个大组分别选定一个按钮,打开练习,以组进行友谊赛,看谁拼得准、拼得快。课堂始终在电脑设计的富有童话色彩的“云博士”鼓励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促进教与学之间、学生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自觉能动地感知新内容,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培养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学习形式的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的这种心理更为强烈。在学习中,如果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的回答会远远超出想象。在单韵母“o”的教学中,有一篇《我们爱祖国》的小韵文,文章运用比兴的手法,说出了我们爱祖国的原因,通过打节奏、拍手等形式的教学后,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我灵机一动,何不也让学生说几句呢?于是我就想起了当时最流行的歌曲,说了一句“老鼠爱香香的大米。”听完学生哈哈大笑,我马上又说:“哪位同学还能照老师的样子说一说。”只见同学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说:“小狗爱香香的骨头。”有的说:“小猫爱香香的鱼儿。”我说:“除了香香还能用哪个词?”这时学生又说:“长颈鹿爱绿绿的树叶。”“小羊爱嫩嫩的小草。”……

总之,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和环境,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拼音教学创新学生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