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一、高二文言文自主教学

2009-10-13韩雪钗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口译文言文

韩雪钗

摘要:要想让学生读懂浅显的古文,学生头脑中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古代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以及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的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比较浅显的文言文时,敢于放开手脚,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查阅古汉语字典,自己去学,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 自学能力 听读 口译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是考试说明对古诗文的要求,“浅显”体现了古诗文的难易程度。而要想让学生读懂浅显的古文,学生头脑中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古代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以及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的理解与掌握,这和初学外语有类似之处。以上内容都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而这一工作的落实是在高一、高二这个知识储备阶段。这正如建高楼大厦,没有夯实的地基,楼盖不高,也盖不好。

有的老师说了,高考又不考课本,何必在课本上下功夫?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高考文言文的答案都在课本上。高考考的是知识迁移能力,而迁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课本上一篇篇古文杰作。如果学生能和北宋的苏轼对话,那自然也能听懂王安石的意思。

关于文言基础的授课,应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经过初中、高一前半学期的知识积累,学生对文言文常见句式、通假字及个别重点实词、虚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比较浅显的文言文时,敢于放开手脚,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查阅古汉语字典,自己去学,培养自学能力。其中下列环节,教师不可忽视。

第一个环节:听读。“听”就是让学生边看课本边听教师或录音范读课文。通过正确的读音、合理的停顿,帮助学生听懂课文,并找出听不懂的疑点,作为读的重点。“读”就是学生带着没有听懂的疑点,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阅读课文。与此同时,教师巡视辅导,了解阅读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的听觉器官与视觉器官同时活动,既训练学生的听力,又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这里强调一下“朗读”。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余谓读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把朗读作为训学的规则。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声,心观其意,形成目观、口诵、心通的综合效应。

所谓“诵读”,就是在初读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能够背诵。这是前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诵读贯穿于整个文言文阅读教学。

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是理解课文的最佳途径。无论文言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诵读绝对不能忽视。另外,诵读需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有成效。

第二个环节:口译。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口译课文,可采用同桌互译、前后桌一组轮流翻译等方法。在学生口译的过程中,教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可做点拨式、启发式讲解,也可采用激疑式、争论式、答辩式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可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个环节:笔译。在学生口译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笔译句子,一般选择重点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特殊词法较集中的句子,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重点段落、重点文章可在课外完成,让学生笔译到作业本上。

在笔译的过程,教会学生文言文翻译所遵循的“信”、“达”、“雅”的原则。

第四个环节:练习。教师应充分利用投影仪或多媒体,根据教学要点,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如:正音、通假、释义、辨句式、析句子的练习。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双基”,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五个环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掌握有关技能,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的能力使本课的教学要点得到落实。总结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对以往所学类似知识的练习巩固,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只有经过扎扎实实地学习,学生才能走好每一步。

以上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有的教师主张在授课时应多分析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内容,应在鉴赏上下功夫。对此观点,本人又不敢苟同。文言文考查思想内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些分析综合、鉴赏评价都是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实现的。试想学生连文字都疏通不了,如何谈鉴赏?如何谈向古人学习?所以读“通”文言文是关键,而在高一、高二阶段,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本”,而不是舍“本”逐“末”。高一高二文言教学的“本”,并不意味着永远是“本”,随着学生对文言知识积累的日益增多,古文中很多思想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学生才会从古人那里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才能达到学古文的目的。

当然,在高一高二阶段,学生学习多借助工具书。在高二向高三过渡时教师要适当让学生丢掉工具书这个“拐杖”。这样,到了高三,学生才能慢慢做到独自阅读文言文,独自完成有关的习题,完全扔掉“拐杖”,最后在高考中获胜。

古诗文阅读与现代文学作品类的鉴赏有共性,它们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方面是相通的。这样,我们可利用在现代文教学中培养出的阅读能力来分析鉴赏古文。但文言文阅读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文阅读,它有独特的地方。我们只有认清各自的特点,才能培养出学生各方面的阅读能力。

以上只是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和大家切磋。思想只有经过交流,才能丰富而深刻;教法只有经过切磋,才能灵活而多样。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口译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