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的住

2009-10-13朱希祥

食品与生活 2009年10期
关键词:爱丁堡城堡英国

朱希祥

我们这次英国行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英国的各类建筑,真正体会和感受到了西方人讲究个性的内涵与外显。套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美的理念的个性化显现。

出了伦敦机场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传说中的英国的乡村农舍和别墅,实际上许多只是普通乡民的住宅。映在瓦蓝的天空和大片齐整碧绿的草坪之中,这些房屋显得更为清雅、古朴。边上不时还有牛群、羊群、马匹在悠闲地吃草,小型拖拉机在不紧不慢地工作……

这样的乡村住宅,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各处没有雷同的样式和色彩;二是住家条件都很好,因为都有小汽车和机械化的各类生产工具。所以我们不会产生审美疲劳;那里的人们一定也比较安心自己的生活,不然不会如此精细地安排自己的庭院与田野,仅从他们房屋边那每根都修理得光溜方正又整齐一致的栅栏就可论证。

我们国内的一些旅游区域,往往是景点非常漂亮,但到景点的路途上却粗糙随意,没有观赏价值。所以我们的旅游习惯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后什么都忘掉。在英国这样的过渡景色中,“慢慢走,欣赏啊!”这句审美中的名言可真正用得上。

英国个性化的建筑另一处突出的体现,就是它的小城镇。

剑桥城800年前由罗马人所建,因剑桥大学而举世闻名。它那以罗马式为主的欧洲各式的古老建筑至今仍端庄肃穆地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高大静谧、深邃神圣的礼堂、教室和教堂,让人神定心醉,古城的美丽迷人与乡村田园的幽静融于一体。它孕育出的60位以上诺贝尔奖得主的傲人成就,足以让世人崇敬神往。

在英格兰北部的约克市(郡),有着欧洲现存最大的中世纪时期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和17世纪的古城墙。因最早移民美国的英国人很多来自此地,所以,每年有大量的美国游客来此寻根。约克是座小巧玲珑的迷你城市,各类精巧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幽长曲折的商业小街店铺兴隆,人潮汹涌,颇似上海豫园商城般的繁华。建于1839年的英式火车站和高大的约克大教堂,以及依然是石头铺就的道路和长满了青苔的精巧别致的各类欧式楼房,还是显示出英国古城的独特魅力。

英格兰西北部的小城切斯特,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保存维多利亚建筑风格最完整的一个古城。它数不清的中世纪建筑,虽以黑白相间为主,但却同中国的水墨画一样,变化多端、不拘一格,只不过那是千变万化得令人眼花缭乱的英式的木架结构小楼房。

巴斯,英语原意是“洗澡”。将“洗澡”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称,很有意趣。确实,巴斯城多的是温泉和各类浴池,以此构成了大量的洗浴建筑群落,还建了罗马浴池博物馆,它因而成为英国惟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我们流连忘返的还有那极其壮观瑰丽的皇家新月形王宫和圆形广场。据说,这两组宏伟壮观的建筑群落的建成,适逢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之时,因此,它们完美地体现了18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开始飞速发展的辉煌气势,以优美而恢弘的建筑语言宣示了英国历史上最鼎盛的维多利亚时代即将来临。

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的另一组建筑景观就是英国那神秘而诱人的城堡。我们游览的是其中最具典型意义又有着鲜明个性特色的三个——爱丁堡城堡、卡迪夫城堡和温莎古堡。

爱丁堡城堡被看成是苏格兰的精神象征,耸立在死火山岩顶上,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中心的各角落都可看到。据记载,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1093年玛格丽特女王逝于此地,爱丁堡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至中古世纪一直是英国重要的皇室城堡之一。

位于威尔士首都的卡迪夫城堡,则是另一座体现皇室奢华与辉煌的城堡。100多个房间中,有用纯金覆盖的男人房间,金碧辉煌、耀人眼目;专供女士餐后享用咖啡的房间,屋顶藻井也是用纯金装饰的;皇家的用餐是将盆栽水果放在中间,摘下最新鲜的水果以供享用,真正是绿色生态的饮食。而侯爵的卧室, 100多年前就可以在浴室随时放热水洗浴了。

而与温莎古堡相比,卡迪夫城堡又只能算是小弟弟了。因为温莎古堡是至今还住着皇室的全世界最大的城堡——女王每周要来住宿和做礼拜。在这里,你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豪华、霸气与皇气。虽然平时让众人参观的只是其中的教堂和大小的几个会客室和展览馆,但足已让人看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为它的极其壮观、豪华、精美而惊异、发呆!因为温莎是统治过大半世界的帝王的宫邸!里面的英军使用过的数不清的精致无比的刀枪佩剑,也让人不寒而颤。

当然,现今的英国已大不如前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当下的英国普通住宅,也是个性十足,贵族气息不减。

一个城市的个性化,似乎是总体设计师的风格,不算十分稀罕;但城市中的几乎每一家、每一户也都做到与众不同,那就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是深入至每个设计师和每个建造者血液内的文化基因所致了!

英国各个时期的传统建筑都能传承下来,这值得深思与借鉴。我觉得他们的不乱拆建和不乱装修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在我们游览和经过的诸如凯恩莱恩、利物浦、卡迪夫、伦敦等大中城市,居民住的大多是三层左右的楼房,几乎看不到所谓的现代高层建筑,更难觅摩天大楼(我们整个旅程中住过近十个宾馆,除伦敦的是十层左右的高楼外,其余都是三层以下的)。那里除老建筑外,就都是较新的古典建筑,如上海外滩那样的欧式楼房,这些楼房一般是政府或公司办公用房,或作博物馆、剧院、教堂、商场等的公众性建筑。因此,散步在泰晤士河畔,会恍若身在上海的黄浦江边、南京东路的外滩口。

英国普通住房为什么仍保留传统的式样?依我的愚见,这恐怕与他们的大至不肯放弃大英帝国的所谓风范,小至喜欢按传统式样建造修补不轻易拆换的生活习惯有关。据介绍,英国人搬迁时,只动细软家什,地毯、大电器、大家具都不准移走;新住户进来,更不准损害原房屋的主体结构。

与“住”有关的另一个有趣的话题是那里的绿化。

大块大片的草地是英国到处可见的景致,各类的鸟群自由自在地嬉戏于上。他们将有多少种鸟类活动在城市里看成是城市生态的一个标准(好像是17种以上才够标准),这在我们现在的一般城市也基本能做到了。只是那里经常可见的野兔、松鼠,我们这儿还难见踪影。但导游说,英国目前的绿化还达不到欧盟所制定的标准,因为他们草地太多,森林太少。这又使我们大吃一惊:我们现在很多地方还在大铺草地呢,需要森林的绿化标准似乎离我们还更遥远。

猜你喜欢

爱丁堡城堡英国
英国的环保
爱丁堡水仙
爱丁堡水仙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
悠扬爱丁堡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