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乡课改点滴谈 刘豪梅

2009-10-12

教师·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新课改文本语文

新课程改革中,一堂优质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自身要求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回顾历经五年的苗乡课改路,本人浅谈几点感触。

一、优质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1.语文学科特点鲜明突出

语文学科特点鲜明突出,即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语文受益”。具体地说,就是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信息储存量获得最大扩容,让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操作能量得到最大聚集。

因此,在教学中,要体现三个注重:

1)注重“以读为本”。新课改强调:语文课堂,要淡化分析“以读为本”。要以朗读训练为桥梁,用“读”参与课堂教学,用“读”表现与文本的对话,用“读”亲近、感悟、触摸并走进语言文字。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的朗读指导相当扎实到位,有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表演读、找最让自已感动的句子读、一边做记号一边默读、还有自由地读、快速地读、用悲伤的语气读、用快乐的心情读、读后学生相互评议,等等。

遗憾的是,在平时的课改督查随堂听课中,我发现,有的老师朗读训练没有落到实处。在有的班级,学生“唱读”的现象相当严重,学生的朗读完全是“唱支山歌给老师听”,完全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执教者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唱读”熟视无睹、放任自流。教师的朗读指导没有真正做到“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没有从文字理解情感体验的角度,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学生通过朗读传情达意。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

(1)教师要“吃透”文本。每篇课文,在执教前,教师本人必须读通、读顺、熟读成诵,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和提炼,读得声情共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将文本挖掘得深,才能成功地引领学生读文入情、情由心生,教师的朗读指导才不至于“空对空”。

(2)教师要“有的放矢”。在朗读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明确读的要求、创设读的情境、讲究读的方式、注重读的感悟、突出读的过程,必须在朗读指导的“读次读量读质”上下功夫,特别要注重通过大量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2)注重“质疑点拨”。课堂上,一个教学问题的设计,往往体现了教师“把握教材、挖掘文本”的能力,体现了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机智。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含“金”量要高,要有教育价值、训练价值、思维价值。许多问题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例如,老师问:“夜深了,总理还在灯下辛勤工作,此时,你想对总理说些什么呢?”小朋友的回答童趣盎然,闪现出亮丽的创新思维火花!有的说:“总理啊,您因为熬夜,眼里全是血丝,您歇会吧!”有的说:“总理啊,您忘我地工作,精神可嘉,可您老人家要多保重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哪!”有的说:“总理,我给您烹制了一道美餐,叫‘人参鸡肉肚片汤,您快吃了补补身子吧!”有的说:“总理啊,您去休息吧,剩下的文件让我来帮您审批吧!”

但在教学中,有一部分老师问题设计并不到位,有的不善于根据课文特点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自由度不大、覆盖面不大;有的对文章局部的指导太碎了、太细了、太满了、太呆了,根本不注重“学法指导”;还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上提的是“无关痛痒的问题”、说的是“正确的废话”、做的是“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我想恳切地道一声:“老师,您该清醒了!”

3)注重“技能训练”。作为语文老师,要始终牢记“语文语文,姓语名文”,要始终把准语文这门学科的脉搏,守住自己的“岗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认真念好语文老师的“十字经”——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

听评过许多老师的课,课堂上,老师们都力求体现“真实朴实扎实美”和“个性情趣创意美”。

(1)紧扣字、词、句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围绕语言文字这个中心去设计语文活动。”许多老师在教学中“词、句”教学抓得很到位,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感悟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这条主根,引领学生走进作品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梯度合理、形式多样的活动训练中亲近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注重“知识的牵引和课内外的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牢牢地体现学生的语文实践。”什么是学生的语文实践?一个字——“练”。“练”就是学生的语文实践。在教学中,许多老师独具慧眼,设计出了许多相当出彩的练习,有效地体现了知识的牵引和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强化且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实践”。

例如:“我会说、我会读、我会看、我会写、我会做”快乐大本营练习;“读读、画画、说说、唱唱、跳跳、练练”开心一刻;“自由创造”才智大比拼擂台赛;“金点子”问题快速抢答;“小博士”书屋大展览,等等,这些练习都相当不错。

(3)体现“阅读为习作服务的宗旨”。许多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有机地渗透写作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作者的用词造句、作者的真情流露、作者的言为心声。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好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在学生平时的习作练习中。

(4)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许多老师善于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在钻研教材时,对文本的“阅读提示”内容、对“预习”和“导读”内容、对课后的“思考练习”内容、“积累运用”等内容,会如获至宝,精心琢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予以开发利用,有效地辅助自己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5)创“课堂意境”,抓“文本主题”。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文字内容喻示着不同的现实生活内涵。许多老师,能准确地“因文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一篇课文独放异彩,让每一节课与众不同,使人赏心悦目。我曾下乡听过一位老师执教《扫大街的父亲》一课,该老师在文本的挖掘、主题的烘托、课堂氛围的营造上许多环节处理得很好,有的地方使听众心灵震撼,为之动容。

例如:文章的最后一句只有四个字:“这是我爹!”老师首先用多媒体打出“字幕”——“这是我爹”四个黑体大字,然后,教师以真切的情感、激情的语言、排比的句式,对浓浓的父爱进行细腻、深情的描述,并反复品读“这—是—我爹!”这句话。就这样,声情并茂地一层一层地提升、一遍一遍地强化,使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流泪了,老师流泪了,听众也流泪了。

2.新课改理念精彩纷呈

我们实施新课改的精髓究竟是什么?那就是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教师“教”的支点带动、激励学生学的“面”。

1)教态和语言很有“亲和力”,很有“人情味”。教师不矫揉造作、不居高临下,很朴实、很真切地将自己和学生的距离拉得很近。师生融为一体,形成“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师生关系。

2)课堂气氛宽松民主和谐,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互动,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

3)注重“激励教育”,注重“情趣导学”。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最大的动力。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被信任、被激励时学得最好!我们新的课堂标准强调:“要充分运用唤醒、鼓舞、激励”的“赏识教育”。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常说:“教师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要善于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好学生的感觉。”在平时的听课中,发现许多老师的激励教育很出色。老师善于“用眼神、用表情、用语言、用体态语”,给学生恰如其分的由衷的鼓励,使学生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时刻感觉自己是老师心中最可爱的人,学生学习起来劲头十足。

例如:“你的表达与众不同,说明你有着非凡的创新思维,同学们掌声鼓励!”“中间那感叹句,你读得太妙了,把黑猫警长那神气活现的样子给读出来了。”“哈!你敢于挑战老师,敢于坚持真理,智勇双全,可喜可贺!”美中不足的是,也发现有的老师激励教育做得不够。有的一节课从头至尾都是清一色的:“表扬他!啪啪啪!”这样的激励形同虚设。

咱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言为心声、热情洋溢地赞美学生。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丰富自己的赞美词汇。有的老师课堂上给人一种“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感觉。从小学教到中学,夸奖学生就是一句千篇一律的老套话:“你说得真好!”试问:“好在哪?究竟怎么个好法?”作为老师能否加以具体评述,能否给学生以贴心的点拨和启迪呢?别看学生小小年纪,敏锐得很!老师的关爱是真是假,老师的在乎是多是少,老师的热情是高是低,他们明察秋毫。

4)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甘当绿叶,有意识地扶植陪衬学生这朵朵红花。在以前的应试教育课堂里,尤其是公开课上,几乎只是教师个人的素质大展示、才艺大比拼;而新课改的课堂里,学生是主体、是红花,教师是辅助者、是绿叶,教师的职责是“积极地足够地引导每一个学生能学、爱学、会学、巧学”。教师的教,应“教学无痕”,应“教育无痕”,应追寻“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境界”。应试教育是令学生“学会”,素质教育是帮学生“会学”。这是教学理念上最根本的差别。

二、优秀语文老师的自身要求

新形式下,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自身要求是什么?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现在,在这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时代,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必须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1)优秀语文老师,课堂上应“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教态洒脱富有激情,教法精当洋溢着布局之美,能善待学生欣赏学生”。

2)优秀语文老师,心中装的不是“教案多,学生少”“预设的多,生成的少”“灌输的多,点拨的少”。不是只关注少数几个精英学生,让大部分学生不公平地成为课堂的看客、陪客、过客,而是致力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3)优秀语文老师,能潜心领悟、准确解读新课改,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新课改。对待新课改不是“双面佳人”,不是“常规课老样,课改课变样”,不是“穷于应付,花拳绣腿,形式主义”,不是“涛声依旧,穿新鞋走老路”。

4)优秀语文老师,时刻不忘自身充电。他们会在每一次的课改学习交流活动中,在电视网络上,在《湖南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名家经验讲座论坛》等一系列书籍中,认识自我,修正自我,重塑自我,升华自我,将它们作为自己课改路上的指路灯,作为自己“优秀语文老师”的精神“保健品”。

5)优秀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已经不仅仅是“普通话,简笔画,三笔字”。其中,又注入了新的内涵。那就是:“深厚的文学素养,扎实的语言功力,良好的调控应变能力。”只有具备以上六项基本功,咱们语文老师才能具备有水准有启迪有情趣的教学语言,才能准确地、巧妙地挖掘、开发文本资源,才能有着独特的思想力度,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薄发、信手拈来,才能上出有温度、有广度、有梯度的语文课。

一位优秀语文老师执教的一堂优质语文课,会让人如沐春风,如登仙境,如获至宝!

猜你喜欢

新课改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