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和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09-10-12叶雪生
叶雪生
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课堂的气氛沉闷;或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等受到抑制。笔者认为,要激活课堂的教与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须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
一、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是有效引导课堂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一堂高质量的课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也是同样的。英语教师备课不仅要熟悉教学大纲,还要通晓教材的重难点。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英语教师还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教授的所有学生的特点。对于老师来说,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也就不能设计一系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以符合或贴近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水平……”
1.对教材的内容做到了如指掌,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法
认真备课的前提就是要熟悉教材,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备好英语课的法则就是要“走进教材”。英语教师不要做英语教材的奴隶,而要做英语教材的主人。英语首先是一门课程,英语教材只是英语课程的文本载体,任何的文本都只是教学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工具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教材也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材。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应只会教教材,而应学会如何用教材教,即对现有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先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再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等具体情况进行优化整合,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
2.熟悉教材,清晰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引导
熟悉教材,又清晰了解自己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走出教材”,放眼所有学生。“走出教材”是指教师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前提下,站在“课程和教法要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高度,开拓思路,打开视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与经验,不同的学识水平以及社会实践、社区资源、历史文化,乃至相邻学科相关知识等重新对教材进行统整,开展“增、删、调、改”等处理工作,使课程化的教材逐渐变为教师可以教的教材和学生能够学的教材,为学生体验式地学、探究式地学、互助合作式地学创造条件,达到教学有的放矢,最后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笔者以前在教人教版第六模块Unit 2 Poems时,为了让学生欣赏一些中英现代和古代的名诗先后补充了唐诗《乐府》/Folk-song-styled-verse、唐诗《春晓》/Spring Morning,徐志摩《再别康桥》/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和英美诗歌A Perfect Day、Afred的Ring Our, Wind Bells等;我在教第五模块Unit 1 Great Scientists 中的“Reading Task : Finding the solution.”这一课时就发现,这一课的任务比较抽象,里面通过数学家的故事介绍了一个数学原理。这篇文章如果删去,太可惜,因为它是一篇很有意义的好文章;不删去,则内容又太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上课也很枯燥, 怎么办? 经过思考,我决定通过简化和细化的方式来处理这篇课文。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在教授第一模块到第五模块时遇到许多偏难的听后练习题,实践中,我就把它们改成完型填空或变成“True or False”等使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的练习形式。变通是教师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最常用的, 也是较易掌握的办法。当然,对教材的变通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变难为易,也可以变易为难;可以变对话为短文,也可以变阅读为听力;可以把前面的内容放后面,也可以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可以把知识点分散,也可以把知识点集中。关键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且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并用课程标准做衡量和评价的尺度,以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目标为目的进行变通和调节。
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我明显感觉到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浓郁,教学效率无疑大大提高,而且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大幅度提高。
二、设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是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
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学习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以学生为主体,使其主动学习,课堂氛围就自然活跃……
叶澜老师在论述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时指出:“我们的认识是,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质。”因此,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设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当然,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是有原则的,我个人认为,英语教师活跃课堂,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师生互补原则;
(2)发散和辐射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如在教授高一英语模块(4)中的Unit 2 Reading 的时候,为了不让学生感到困难和沉闷,我认真研究了课文,并引用了古代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学生朗诵后,我问:“What is the poem mainly about?”学生一下就展开了话题,有的说是赞颂勤劳的劳动人民,有的说是告诉人们要珍惜粮食,等等。我接着问:“Do you let food go to waste?”学生讨论就更热情了。这时就很顺利地导入新课,我继续提出问题:“Who do you know develop hybrid rice strain an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ridding the world of hunger? Do you know more about him?”接着就导入正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互补原则。当然在导入过程中,尽量能达到发散和辐射原则。由此可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当然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老师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这也体现了可操作性原则。老师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备课对课堂教学十分重要,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也是教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三、把教材内容适当拓展和延伸是引导和激活英语课堂教学氛围的最好方法
可把教学内容拓展到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也可把教材枯燥的知识延伸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来,进而引导和激活课堂氛围。如在讲高一课文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一文中,学生对课文并不感兴趣,按正常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必然沉闷,教学效果也不会好。为此,在讲课文前,我先在黑板中间写出“Mosquito 蚊子”,接着提问学生如下问题:
Before we learn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 I would like to ask you how much you have already known about mosquito.
(1)Have you seen a mosquito?
(2)Do you like or hate mosquitoes?
(3)Why?
(4)Were you bitten by a mosquito?
(5)Do all kinds of mosquitoes bite people for blood?
(6)Should we protect mosquitoes?
在我启发式的一问一答中,不仅向学生输入了知识信息,同时也向学生输入了语言信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氛围。最后我还用简单的英语告诉学生有关蚊子的一些情况:
Everyone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kn- owsmosquitoes. In fact,No one loves mosq- uitoes. But unfortunately amosquito may decides that she loves you. She? Yes she! Did you know that only the female mosquito bites people? A female mosquito bites you. It is not because she is unfriendly. She just needs your blood to reproduce. To male mosquitoes.They often drink juice of plants…
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情感被老师的故事牵动,能主动开口跟着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学习。因此,这种做法经常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常玲玲.浅谈影响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积极性的因素[J].长春师范学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2]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菊萍.正确处理高中英语教材中Integrating skills 的阅读与写作关系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6).
[4]汪士楼.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10).
[5]俞红珍.教材“二次开发”系列讲座之一[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8).
[6]俞红珍.教材“二次开发”系列讲座之四[J].中小学英语英语与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