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2009-10-12刘松发
刘松发
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就是内容大多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它虽然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但也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畏惧心理。加之,现代许多学生家长比较重视外语及各种特长的培训,而对学生数理化的学习反不如八十年代那样重视。所以,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下面本人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初中生更加强烈。当他们遇到某一新事物,必然会被深深吸引。所以教师在传播新知识之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新知识有关的现象,投其所好、提出疑问,有意制造悬念,以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凸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时,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新学期开学了,我们班的同学两两之间握次手,那么58人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呢?”在教“勾股定理”时,我特意介绍美国总统的勾股证法。这些类似的问题使得学生显得特别好奇,因而学习数学的兴趣倍增。
二、利用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大多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寻找方法,在应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时,我提出问题“在河流的同侧,有一学校和一个工厂,现两个单位想合建一个抽水站,问建在何处,两单位所用水管最少?”在学习“比例中项”时,我有意介绍人体美的比例结构,介绍“优选法”的广泛应用。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应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和具体的实践结合为一体,在生动的情感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应富有情趣。例如在讲“全等形”时,让同学们自己从生活中找找看;二是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给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该问题,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该问题。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只能是在故障点予以指导,学生出错时教师只能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只有这样,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使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改变了旧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让学生觉得知识与现实更加贴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全等图形的重合”用电教设备就更加直观明显。这样的课程就更加形象生动,更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兴趣。
五、创造成功的记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来培养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我看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来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来自看到自己的进步或解答数学问题成果的喜悦,这样的兴趣才是长久的、最可靠的。而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是少数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对为数不少的潜能生不但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怀和帮助,反而批评甚至讽刺他们,使这部分学生见了教师敬而远之,当然更谈不上兴趣了。所以课堂教学应特别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帮助他们在成功中获得乐趣;二是教师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深度要求过高。对潜能生,过高的要求会直接打击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失去信心,这样又何谈兴趣的激发呢?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这一点,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提问,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上。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就有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就有利于兴趣的培养。只要师生共同努力,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定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