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汇区绿化规划与建设探讨

2009-10-10

绿色科技 2009年8期
关键词:徐汇区

张 霞

摘 要:从徐江区绿化建设的现状切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徐江区的绿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绿色“斑块”应形成布局场衡的城市公园,逐步形成“一带三廊为骨架”、“外围绿廊环抱”、“内部绿化成网”的生态格局。

关键词:徐汇区;绿化规划;绿地布局;现代景观

中图分类号:S6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8-0019-03

1 引言

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中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城市中,为了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持续性,应将城市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协调起来,完善绿地系统,强调城市生态功能。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区域总面积54.76km2。是上海市规划建设的五个城市副中心之一。近年来,徐汇区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力度,以创建绿化景观、提升城区环境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绿化建设,使城区景观质量提升明显。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指导,绿地发展不均衡,绿地结构仍不尽合理,使绿地的生态、游憩与观赏功能都大大降低。部分区域二氧化硫、总悬浮微粒含量降低还不明显,噪音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继续存在。

本文结合徐汇区的空间特点和绿化发展现状,对徐汇区的绿化规划和建设提出一点思路,希望能对徐汇区绿化规划的编制与绿化发展提供参考。

2绿化建设现状

2.1总体规模与水平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徐汇区的绿化建设经历了解放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末的缓慢发展期,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稳定增长期和1995年以来的快速发展期。近年来,徐汇区绿化建设力度较大,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明显,为徐汇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2008年12月底,徐汇区现有绿地总面积达1168.7k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06m2/人,绿化覆盖率26.07%。整体绿化水平在上海九个中心城区中居于前列。

2.2存在问题分析

(1)绿化规划滞后。徐汇区绿化专业规划虽曾有所考虑,但一直没有形成具有政府行政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2)城区总体规划的不确定性,使绿化部门在绿化建设中尤其是制定年度绿化发展计划时缺乏确凿性依据,具有盲目性。“规划建绿”虽占主导地位,但“拆违建绿”和“见缝插绿”仍然是绿化增长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了加快建设进程,减少投入成本,结果,市政“拓路”变为“拓绿”,交通“排堵”转为“除绿”。致使一边“建绿”,一边“减绿”的现象时有发生。

(3)徐汇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中用于绿化的后备土地资源缺乏,绿地指标增加困难。绿化指标问题成为该区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瓶颈。

(4)动拆迁费用的飙升致使绿地建设成本逐年升高,政府财政压力增大。据统计,2000年初,徐汇区绿化建设工程中动拆迁费用约是绿地建设费的6~8倍,目前已飙升至12~16倍左右,并且今后还有上涨的趋势。建设投资的加大,使财政资金短缺,建设难度加大,对合理完善绿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5)人才流失、科研经费短缺。多年来,由于受机制和体制的限制,徐汇区的绿化科研人才缺乏,甚至有流失的现象。同时,绿化作为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苗木培育、植物防护、土壤研究等,但至今政府没有专项科研经费投入,徐汇区的绿化规划和建设仍停留在传统的作业方式上。

3 对绿化规划的思考及建议

2001年,徐汇区绿化部门曾着手编制过《徐汇区绿地系统规划》并提出在区域内既要“多、匀”、又要“大、小”相间的绿地布局,形成点、线、面、环有机结合的开放式绿化网络体系。但由于受当时各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编制等条件限制,最终未形成具有政府行政效力的规范性文件。而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绿地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已经与现代绿化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

3.1徐汇区应规划绿地系统

目前,在城区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区域特征和发展现状编制凸显城区特色,“构筑人文历史与生态自然融合”的生态网络,创建“林、园”结合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区的徐汇区绿地系统规划已迫在眉睫。

3.2绿化“斑块”应成为均衡分布的公园

以城区总体空间布局为基础,结合自身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底蕴,徐汇区绿化布局应以绿化“斑块”为基础,以生态“廊道”为网络,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城市空间机构体系。逐步形成“一带三廊为骨架”、“外围绿廊环抱”、“内部绿化成网”的生态格局。

绿化“斑块”即指绿化规划系统中的“点”(城区中均匀分布的小块绿地),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的绿色空间。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以上海植物园、徐家汇公园为代表的大型公园绿地共89处,基本构成了徐汇区绿化系统的基础,但根据城区空间特点和服务半径的规划要求,徐汇区的绿化“斑块”还未真正形成均衡分布的公园格局。因此,应按照区域人口分布和城市热岛效应制定出相应的绿化规划体系。

建议:以上海植物园和龙华烈士陵园两个市级公园为主,以徐家汇公园、桂林公园、规划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徐汇生态专项等区级公园、大型景观绿地及郊野公园为辅,形成“两主多辅,大中小结合”公园绿地格局。

3.3“一带三廊”的沿河绿色廊道

徐汇区水系资源丰富。根据徐汇区水资源普查资料,全区现有河道72条,总长约54.8km。它们纵横交错,形成天然河网。从城市构成层面来看,滨水绿地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

近几年来,随着淀浦河沿岸景观绿带和绿色堤防建设、以及蒲汇塘、漕河泾港、上澳塘港水景绿化布置,徐汇区部分河道沿河景观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受绿化规划滞后及地域限制的影响,部分河道绿化仍局限于“见缝插绿”的阶段。据调查,目前完成的河道绿化长度仅占河道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左右。且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性和连续性较差,河道绿化特色尚未得到整体体现。

建议:确立“蓝”、“绿”重于金的规划理念,滨水区域内严格控制商业建筑用地比例,保证滨水绿带的厚度及连续性,并与附近大型公共绿地建立链接通道,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同时,依托黄浦江、漕河泾港—蒲汇塘—龙华港、张家塘港和淀浦河形成徐汇区独特的“一带三廊”自然河道廊道格局。

3.3.1“一带”: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带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是上海历史的见证。在规划中黄浦江是界定徐汇区东部边界的自然生态屏障。

3.3.2“三廊”:

(1)漕河泾港—蒲汇塘—龙华港沿河绿色廊道

漕河泾港—蒲汇塘—龙华港东西向依次穿越了漕河泾科技园区、桂林公园、康健园、龙华烈士陵园等区域,是徐汇区中部的一条传统水道和生态廊道。

(2)张家塘港沿河绿色廊道

张家塘港穿越市级公园上海植物园,东至黄浦江,也是徐汇区的生态廊道之一。

(3)淀浦河沿河绿色廊道

淀浦河是市级重要河道之一,随着近几年淀浦河绿色堤防工程的建设,淀浦河部分河段已成为“蓝”、“绿”晖映的景观廊道。

3.4“外围绿廊环抱”

指徐汇区生态专项(外环500m绿带)多功能景观林带和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带交叉重叠,形成徐汇区的绿色生态屏障。

3.5“内部绿化成网”

指“两轴”加“五纵五横”的道路景观格局。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脉络”,它们纵横交错,把城市的“点”状和“块”状绿地连接起来,成为城市绿地的纽带。徐汇区路网系统发达,交通便捷。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道路绿化水平明显提升,衡山路林荫道、肇嘉浜路林荫大道(由于轨道交通建设,部分路段待恢复)、漕溪北路等市级绿化景观道路成为上海道路绿化的典范。但纵观全区道路绿化状况,道路景观绿化分布不均,绿化水平良璓不齐,部分道路绿地仍呈“点”状分布,连续性差,尚未形成纵横交错的绿色网状廊道格局。

建议:根据区内道路分布特点和绿化发展空间,依托道路绿化形成“两轴”加“五纵五横”的生态网络。

“两轴”依托自东北向西南的肇嘉浜路—漕溪路和自西北至东南的中山西路—龙吴路交叉形成南北贯穿的两条道路绿化主轴。

“五纵”自西向东依次为虹梅路(中环线)、桂林路—老沪闵路、中山西路—龙吴路、常熟路—衡山路以及宛平路—丰溪路。

“五横”自北到南依次为淮海路、虹桥路—肇嘉浜路、内环线、上中路(中环线)及环南二大道。

4 对近期绿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上海“迎世博600天”时间过半,“十一五”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如何确保“十一五”绿化规划目标完成,合理编制“十二五”规划是绿化部门近期考虑的重要内容,以下提出几点近期规划与建设思路。

4.1 构筑城市“绿岛”,平衡城区“热岛”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缓解“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增加城市绿化空间,使热量、二氧化碳得到很好的吸收。一块规模大于3hm2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其内部的热辐射强度明显降低。

根据最新热场等级遥感图,徐汇区目前高热场区以黄浦江沿线、中山西路、漕溪路、蒲汇塘围合区域等区域内较为明显。建议一方面要细化和深化城区总体规划,结合高、次高热场区分布情况,与规划部门协调,科学规划,切实保障绿化用地。另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通过以科学手段打造徐汇滨江区域;推进小闸镇开发及旧区改造进程;合理规划重大工程配套绿化以及开辟“空中花园”等多种途径规划建绿,消除或缓解城区内“热岛”,构筑生态、和谐城市空间。

4.2科技兴绿,探索城区绿化发展的多样化

针对徐汇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客观因素,继续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推广桥柱绿化、屋顶、檐口绿化、悬挂绿化、立体景点等多种绿化形式,向空间要绿色,从立体的形与色来提高景观视觉效果,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绿化格局。并建立一支科技绿化人才队伍,提升徐汇区绿化的科技含量。

4.3适时改造,重塑精品绿地工程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徐汇区中心城区再建设象徐家汇公园这样的大型精品绿地已不符合现在城市发展的现状。而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建成的一批老公园、老绿地,随着植物生长、设施损坏,已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因此,建议对老公园、老绿地逐步实施改造。同时,结合绿地周边环境特点和文化底蕴,使公共绿地与文化有机结合,保留其“精华”,去除其“糟粕”,实现由传统绿化向景观绿化转变、由单纯绿化向公共活动空间绿化的转变。

5 结语

以上是我多年从事绿化建设和管理中得出的一点体会及对徐汇区今后绿化规划和建设提出的一些初浅设想,愿在各位同行和专家们的指导下,通过完善和修饰成为徐汇区新时期绿化规划和建设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汪芳.城市园林规划理念与管理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浪.特大型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及其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徐汇区
用“工笔画”精神描绘城市细节
繁花语境
厉行勤俭节约,行动造就未来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
激光跑射亲子情 运动睦邻收获多
上海市徐汇区南部医疗中心项目
徐汇一中心挂牌行规示范校
上海徐汇区公园绿地系统空间演化研究
徐汇:控申科党支部开展系列活动
拓展网格化: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