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几个相关问题研究
2009-10-10杨军
杨 军
摘 要:在定义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内涵和影响因素,并对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评价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8-0007-03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与资源短缺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议题,林业作为环境与经济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人类的生产实践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无论是一个产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可操作性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即区域。区域水平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步骤和内容。
2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表述有很多,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WCED)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多数人所接受,它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定义出发,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可定义为:在特定区域内,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发展。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并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3影响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区域地形地貌、经纬度、海拔、降水量、温度等。
(2)资源因素。森林资源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树种结构、林龄结构等。
(3) 经济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地区人均收入、林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林副产品及加工产值、森林旅游收入等。
(4) 社会因素。区域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构成、人均收入水平、林业职工人均年收入、教育水平等。
(5)制度性因素。森林保护政策、森林采伐和利用政策、林业税收政策、林业投资政策、林业执法资源等。
4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
4.1生态环境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二氧化碳储存、改善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等目标。
4.2经济目标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可从4个方面来考虑:获得多种林产品,带动林产工业发展,为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经济贡献;使森林经营者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获得持续的经济收益;促进和保障与森林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水利、旅游、渔业、运输、畜牧业等一大批产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经济效益的目标;提高国家、区域、流域等不同尺度空间防灾减灾的经济目标。
4.3社会目标
包括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目标(如美学目标、陶冶情操目标、教育目标、文化标、学术研究目标、宗教信仰目标、旅游观光目标等)。
5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4-9]。
5.1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内容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森林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森林生态可持续性评价以建立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的,分析整个森林生命支撑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评价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并对森林资源破坏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衡量或计量。
(2)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3)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公正、安全、文明与健康状况做出诊断,特别强调对人口与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平衡关系、社会分配关系、失业和社会平等、文化教育和卫生健康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价,借以分析林业经济发展中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
(4)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由于可持续发展是由森林生态——经济——社会等因素复合而成的综合系统,在进行了经济、生态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的基础上,还必须综合上述评价结果,对区域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判断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5.2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要能够综合反映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状况,既要考虑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指标,又要考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
(2)层次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必须包含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既要相互独立又要互相关联,必须依据这种关系将其划分层次,以便于研究。
(3)科学性原则。能够对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做出合理的描述。
(4)区域性原则。就是要因地制宜,因为时空差异,不同地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具有具体的特点。
(5)最大限制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在选择最大限制性的主导因素的前提下,尽量使指标少而精,资料和数据容易获取,方法容易掌握。
5.2.2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根据影响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和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将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亚目标层和指标层,并以此选取指标。
(1)目标层: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它表达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反映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总体态势和总体效果。
(2)亚目标层: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将复合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资源因素)、经济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包括社会因素和制度因素)3个系统。
(3)指标层:采用可测的、可比的、可以获得的指标及指标群,对亚目标层的数量表现、强度表现和速度表现给予直接地度量。资源环境系统指标主要有:区域地形地貌、经纬度、海拔、降水量、温度、森林资源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树种结构、林龄结构等;经济环境系统指标主要有: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地区人均收入、林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林副产品及加工产值、森林旅游收入等;社会环境系统指标主要有:区域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构成、人均收入水平、林业职工人均年收入、教育水平、森林保护政策、森林采伐和利用政策、林业税收政策、林业投资政策、林业执法资源等。
5.2.3指标的量化及标准化
在构建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常用的量化方法是指数法,即将各描述指标的实际值与参照值进行对比,得到一个相对数,以此相对数作为该指标的评价值,正向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描述指标实际值/基准值)×100%,逆向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基准值/描述指标实际值)×100%。
评价标准确定的合理与否,是评价结果合理与否的关键。评价标准可参照国家有关标准确定,也可参考国内外同类指标确定,没有参考依据的,可以以理想值或实际指标值中的最优值、满意值为标准。
5.2.4指标权重的确定
可采用单一的专家咨询法(Delphi法) 或层次分析法(AHP法),但它们都有不足,如Delphi法的不足是权重分配的难度和工作量随指标数量的增多而增大,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AHP法的不足是随着判断矩阵的增大,会出现前后不一致。为解决上述矛盾可采用Delphi法和AHP法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权重,通过明确问题、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一致性检验等步骤来进行整个系统层次分析,其特点是不仅能对大系统基于一目标对系统内各要素进行排序,而且能排除人们在对事物判断时产生的逻辑不一致。
5.3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法、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等,这几种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10-12](表1)。
6结语
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很丰富,需要研究的内容多,文章仅对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影响因素、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郭志伟,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 2003, 16(4): 1~6.
[2]蒋有绪.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01, 14(2): 1~7.
[3]孔凡斌.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西省为对象[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2):50~55.
[4]高瑞馨,王凤友.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研究概述[J].防护林科技, 2005(4): 38~40.
[5]杨学民,姜志林,张慧.徐州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2):177~181.
[6]顾蕾,姜春前,邱亦维,等.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3):238~244.
[7]卢梅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及指标体系构造[J].北京统计, 1997,(3):25~28.
[8]左永忠,秦安臣,陈东来.河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 1999,(2):30~34.
[9]潘存德.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指标体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3):38~44.
[10]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1~116.
[11]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技术经济手册(林业卷)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44~49.
[12]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