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富差距与科学发展

2009-09-30李宝怀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5期
关键词:社会稳定贫富差距科学发展观

摘要:贫富差距扩大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背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政府干预贫富差距扩大是必然的,按照统筹兼顾的方法,必然把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核心开展工作,就要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使改革成果共同享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贫富差距;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221-02

一、贫富差距扩大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背景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一,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连续多年处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根据亚行2007年8月的研究报告,在22个国家中,中国的贫富差距成为亚洲之冠。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比率,中国是11倍,高出其他国家许多。基尼系数,2004年中国的数值是0.4725,远远高于印度、韩国等。从1993—2004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从0.407扩大到0.4725,己达到拉丁美洲的平均水平[1] 。

第二,贫富差距扩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深层次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显化,贫富阶层之间、弱势群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二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侵财性犯罪大量增加,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遭到破坏。“两个方面的情况表明,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不仅严重影响了国民的社会心理,从精神层面瓦解国家和民族的思想道德基础,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从制度层面破坏国家的社会基础和法律基础。”[2]

第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中心但不是全部,不能替代其它方面的发展。经济发展也决不是单一的经济速度加快和简单的财富增加,它必须以可持续为前提,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也必须保持协调。社会发展必须有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如果以社会矛盾的加剧甚至社会不稳定为代价,必然是短暂的。事实上,东南亚和南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训都表明了这一点。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这里所说的基本国情,就是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这里所说的国外发展经验,主要是指20世纪中期以拉丁美洲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之后,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和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出现了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的局面。有些人认为,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也不会危及社会稳定。这种观点,忽视了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危害,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二、政府干预贫富差距问题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个程中,政府无疑将发挥主导作用。从贫富差距问题的性质来看,政府干预是必然的。这有两个原因:

其一,非法非正常收入是贫富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即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从合理因素来看: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结果。由于鼓励“一部分先富”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要求进行配置。各要素的价值不同收益就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现贫富差距。从不合理因素来看:主要是不合理收入和非法收入。一是合法但不合理收入,主要是垄断收入。少数垄断性行业依靠其垄断地位和不平等竞争,获得高额垄断收入。二是不合法收入,一些人利用政策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市场不规范,流通秩序混乱,钻政策和体制的空子,有的甚至直接从事违法非法经营,大发横财。同时,少数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以权谋私,同非法经营者相勾结,进行权钱交易,聚敛财富。有人认为,不合理和非法收入是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更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源自“权力掠夺”,“极强的政府管制以及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是导致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本原因。”[3]

其二,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扩大与政府收入再分配手段和功能不足有直接关系。一是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不力。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过低,致使中国的普通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占纳税总额的80%,而富有阶层由于高额累进的税率较低,因而所缴的所得税数额十分有限。同时,由于缺乏对收入的有效监控,征管漏洞较多,许多富有阶层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很难按高额累进税率足额征收,高收入群体的“逃税”或“避税”极为普遍。二是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尽管初步建立了各种扶贫、基本生活保障、就业援助以及最低工资保护等制度,但投入不足,管理和执行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相当多的贫困者难以获得有效援助。

这表明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与体制中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和政府管理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非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与“政府失灵”关系更大。因此,政府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中应当承担必要的责任,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介入和干预贫富差距问题。

三、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是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分配中的利益关系。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兼顾作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这与目前贫富差距的现实状况是基本相符的。

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表现在城镇居民差距、农村居民差距、城乡居民差距、地区差距四个方面。从调查和统计数据看,前两项差距比较平稳。但是,城乡差距拉大。近二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从20世纪80年代年均27 912元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210 418元,1998年达到3 265元,2004年则增到648 610元。城乡收入差距比从最低的1985年1.86∶1扩大到2004年的3.21∶1。地区差距也十分明显。1985—2000年期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普遍增长,但东部增长5~7倍,而西部是4~6倍。同时,在收入水平上,东部地区超过平均水平2倍以上,西部一直在平均水平以下。东部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是西部的2~3倍。

可以看出,在城镇居民内部和农村居民内部,其差距变化比较平稳,而在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其差距变化则比较明显。就是说,现阶段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在城乡居民之间和地区之间。把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就是为了解决城乡居民之间和地区之间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把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对于解决了整个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至关重要。

四、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使改革成果共同享有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核心就要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在收入分配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富裕阶层、社会弱势群体、普通民众的利益关系。

首先,要保护富裕阶层的合法利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贫富差距问题上贯彻这个精神,就必须慎重处理和对待富裕阶层的问题。虽然先富起来的这些人中,许多人的致富手段存在这样那样的疑点,也有“为富不仁”的议论。但是,从总体上看,他们是在现有法律和体制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的。从发展的大局出发,只能承认其收入的合法性,保护他们的利益。不能采取“劫富济贫”、“抽肥补瘦”和其它“仇富”性质的手段,瓜分富人的财产。

其次,着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证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状况表明,以城市下岗职工和失业群体、广大农民、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基本生存问题遇到不少困难。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重点解决这部分群众的生活问题。他们处于社会弱势群体,贫富分化首先危害的就是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才是最需要帮助和救济的阶层。由于他们人数众多,问题复杂,必须通过建立系统和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方面给予足够和持久的救助,才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

再次,让改革成果共同享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护富裕基层的既得利益,救助和保障贫困群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保证处于中间状态的广大普通民众的利益,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使全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让普通老百姓从改革开放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孙立平.化解贫富冲突要在调整社会结构[N].南方周末,2007-09-27(31).

[2]李宝怀.关于贫富差距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延安大学报,2007,(6):25-26.

[3]陈志武.贫富差距源自“权力掠夺”[J].商务周刊,2006,(6):63.

[责任编辑陈凤雪]

猜你喜欢

社会稳定贫富差距科学发展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改革开放贫富差距问题研究述评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