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文化的反叛者—从J.R.沃勒作品看其社会文化观
2009-09-29刘曦
刘 曦
摘要: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作品《廊桥遗梦》和《曼舞雪松湾》一经问世便赢得了普通大众的喜爱。其婚恋主题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伦理道德的深度思考。本文运用文化研究中的反精英理论,通过作品中主人公的事业观及文化价值观,探究作者沃勒的反精英文化本质。
关键词:精英文化 反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 颠覆
J.R. 沃勒(罗伯特·詹姆斯·沃勒)是美国当代通俗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每一部作品,如:《廊桥遗梦》,《曼舞雪松湾》,《漫漫长夜》,都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创造了销售神话,并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阅。1992年,沃勒发表小说《廊桥遗梦》,自此奠定了他在美国通俗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有的被改编成电影,得到了大众更广泛的关注。透过严肃的写作基调,一方面,沃勒作品触及了婚恋及婚外恋主题,引起了人们对伦理道德的深度思考;另一方面,作为沃勒的代言人,其作品的主人公通过独特的精神世界宣告了沃勒反叛精英文化的立场,可以说,沃勒是精英文化的反叛者。
《廊桥遗梦》的主人公罗伯特·金凯是一名特立独行的摄影记者,远离现代文明的最后牛仔。《曼舞雪松湾》中经济学博士麦克尔·蒂尔曼教授是一个厌倦了上流社会交际圈子,因其近乎完美的理想主义而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男人”。此外,在《漫漫长夜》的温切尔身上也折射出对与虚伪的现代文明生活的厌倦。由此可见,对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蔑视和对既存社会文化精英分子的嘲笑,沃勒的反精英文化立场鲜明可鉴。
J.R.沃勒的作品诞生于美国的后工业时代。崇尚个人与群体的对立,强调个人选择自由与个人价值,已成为后工业的美国社会所推崇的主流价值观。颠覆美国中产阶级浮夸的主流思想,抨击美国社会文化精英僵化的意识形态是沃勒诸多作品的主要内涵。沃勒曾指出,“小说,至少对我来说,是个人经历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至于罗伯特·金凯,我和他的确有某些方面有一致之处。更确切地说,有一半的方面都一致。” [3] 可以说,罗伯特·金凯就是作者的代言人,也可以说,几乎所有沃勒作品的主人公形似的经历和言行都传达了沃勒相同的思想意识。在一次访问中谈到自己与他小说中的人物的关系时,沃勒说:“小说中的人物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完全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3]作为角色的原形,沃勒与角色形成了二元统一的关系,角色即沃勒;沃勒即角色。
罗伯特·金凯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麦克尔·蒂尔曼也是现代物质生活中的“异类”。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表明沃勒对于反文化精英理论的认同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厌倦。通过金凯和蒂尔曼的事业观,社会文化观,爱情观,沃勒表明了自己对现代精英文化的反叛:也就是批判高度组织化的美国现代社会,远离僵化的现代文明的浸染。
文化领域的“精英”是指受过高等教育、从事严肃文化事业的一类人[1]。精英理论认为,正是由少数精英人物推动,社会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精英理论核心思想就是认同社会精英分子与普通大众的对立,即精英文化(elite culture)与大众文化(mass culture)的二元对立。倡导精英文化理论的英国阿诺德和利维斯等学术权威以及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一直对大众文化采取蔑视的态度,进而从文化观念上对其加以彻底否认。
在对文化的认同方面,利维斯《大众文明与精英文化》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精英主导的社会, “文化研究是针对‘上等文化—即‘精英文化的研究,而非‘下等文化—流行文化”。雷蒙德·威廉斯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中》一书中抨击了利维斯狭隘的文化界定并对“文化”进行了新的阐释。威廉斯认为,一个社会的文化主流应该是社会大众所代表的大众文化而非精英文化。
二战后的美国精英文化盛行。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社会精英们工作体面,收入不菲,但是他们却思想僵化,如同丧失了活力的挣钱机器。就事业观而言,罗伯特·金凯说,“世界正在组织起来,对我和有些人说来太组织化了。一切事物都各就各位,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位置。是的,我承认我的相机是高度组织化的,但是我指的不止是这类事。规章制度,法律。社会惯例。等级森严的权力机构。控制范围。长期计划。预算。 最终,电脑和机器人要统治一切。人类操纵这些机器,但这不需要勇气和力量,以及任何我刚才说的那些特质。事实上,人已经过时了,无用了。 我们正在放弃自己驰骋的天地,组织起来,矫饰感情。效率,效益还有其他种种头脑里想出来的花样。既然失去了自由驰骋的天地,牛仔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山上的狮子和大灰狼也消失了。为旅游者下的余地不多了。现代社会的祸根在于男性荷尔蒙在它能起长期破坏作用的地方占了压倒优势。既使不谈国家之间的战争或是对大自然的袭击,也还存在那种把我们隔离开来的进攻性和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以某种方式使这种荷尔蒙升华或者至少把它们控制起来。”[2] 在反叛精英文化运动的意识形态中,罗伯特·金凯质疑了主流精英文化的异化,批判了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机器人”象征着僵化的精英文化,也反映了在经济繁荣粉饰下,美国精英文化的思想危机,即资本主义固有价值体系和社会秩序的危机,同时也表现出金凯对于自我和人性的回归抱有坚定的信念。
在现代社会,个体有权利选择个人的发展途径,通过其意识形态和创造性工作与外部社会协调统一;同时,个体也可以通过破坏个体自由和联系外界的纽带来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人性解放的内涵。从颠覆精英文化的立场,罗伯特·金凯选择了个体与外界社会的断裂,从而明确他是精英文化的反叛者。他不与“组织化”的美国社会妥协,对立于机器般僵化的精英文化。他宁愿做少量的工作糊口,他宁愿在路上,在追寻“个体如何生存”的路上思考。他离群索居,无朋无亲,对乡下偏爱,而乡下是后工业社会的文明眷顾较少的地方,对于一个厌倦了工业文明的人来说,那是一个避风港。无论是他喜爱的沙漠,山脉还是印度,都是远离美国工业文明的地方。他的反传统也是当时众多厌倦工业文明者的心理写照。同样,在《曼舞雪松湾》中,作为大学教授,麦克尔·蒂尔曼业可以轻而易举地跻身上流社会,但恰恰他是现代物质生活中的“异类”。“就这样,梦想逐渐被磨掉了。迈克尔·蒂尔曼开始遵从内心的想法,只做他认为有道理的事情。他试图恢复过去的感觉,那种他沉思时空的广袤无垠时所体会到的敬畏之情,想了解進化的魔力是如何起作用的,进化使得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是他而不是别人存在于这个依然在膨胀的宇宙中。” [4]他的思想中弥漫了某种理想主义的东西,即颠覆现代文明。本应作为中产阶级的精英文化份子,蒂尔曼却遵从内心的呼唤,需要一场精神革命,他太需要一场革命来刺激他已经呈现僵化趋势的思想了,在这部小说中,改革和冒险最终成为蒂尔曼的传奇人生。
罗伯特·金凯与麦克尔·蒂尔曼充分表达了与主流意识不同的女性主义观念,他们的社会文化观和爱情观是反文化精英主义特征的真实写照。金凯和蒂尔曼都尊重女性,他们对男性中心论思想持怀疑态度。他们拒绝把女性当作第二性来看待,否认第二性的存在,倡导双性平等思想。这明显有悖于六十年文化精英的思想意识。《廊桥遗梦》中,麦得逊县的女性也敏感地意识到了女性尴尬的处境和女性运动浪潮的到来。“在这里树起的拒自由于外的屏障是什么?不仅存在于农场上,而是存在于乡村文化之中,就这一点而言,也可能是城市文化。为什么要树起这些围墙,篱笆来阻挠男女之间自然的关系?妇女杂志正在谈论这些事。” [2]
当代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开始进人一个后工业化和后现代化的时代。在后工业化或后现代化的时代里,人们面临着各种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所没有遇到的问题。例如,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西方社会中满足个体生存的物质条件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个体如何生存”的问题日益尖锐起来。于是,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也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并盛行的一个重大原因。在后工业时期的美国社会,与精英文化相悖的,以反叛,反传统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正形成潮流,探索其生存方式在后工业时期的必然性。面对更多的后工业化社会,在J.R. 沃勒的系列作品中,男主人公们就是沃勒的代言人,他们以反叛文化精英为特征的生存方式对于人性精神生活的探索具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和深刻的意义。比如《廊桥遗梦》男主人公金凯,《曼舞雪松湾》男主人公迈克尔·蒂尔曼的反叛文化精英的生活方式对于身处美国及之外的后工业社会的个体生存产生借鉴作用。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8]第255号
参考文献:
1. C. Wright Mills. The Power Elit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5.
2. Robert James Waller.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2.
3. 郭彦, 本能欲望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谈沃勒的反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1月 第17卷第1期
4. (美)罗伯特·詹目斯·沃勒,《曼舞雪松湾》,译者:张雪兰 京华出版社 2006年1月
作者:
刘曦 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