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22-06-09苏若琳
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帮助人们释放生活和精神上的压力。但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方面。我们立足于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现状,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当前中国大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引导中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途径,促进中国大众文化进一步发展。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大众文化,在现在看来,是一种通过大众传媒,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旨在使大量人民大众获得愉悦的文化形态。对于大众文化,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在早期,大众文化被视为“文化产业”,被视为一种带着虚伪的文化或艺术外壳的产业范式。学者认为,在大众文化的控制下,它不再是群众真正的精神文化和感性思维经验,而是以获取利润和交换商品为目的而推动的生产[1]。
法兰克福学派将大众文化认为是逃避现实责任的以及容易沉迷的一种娱乐,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典型的文化产品是彻头彻尾的商品。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则是以相对积极的态度看待大众文化,将大众文化视为一种蕴含了多样文化的大众力量,是一种可以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力量。大众文化拥有广泛的受众也因此更易于流行,大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逐渐确立下来文化形态的主导权,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的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变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一)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主体主要是当代社会的大多数人,他们不仅是大众文化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大众文化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创造者。大众文化的规模的迅速扩大,实力不断提升,从多个方面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大众文化在扩充与丰富社会文化资源的同时,还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人们释放日常紧张的生活以及精神方面的压力也是作为一种休闲的方式,为大众提供多樣化的精神文化产品。
大众文化需要依靠现代的科技手段和媒介技术来创造和传播文化产品。因为它迎合了社会成员的文化和心理需求,获得了大量的文化受众。大众文化具有大众性、通俗性的特点,不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取向,以满足大众的精神放松需求。这一切都使得大众文化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对于大众文化做出正确的解读,就要历史的辩证的看待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2]。
(二)加强大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从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大众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说,随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改变,大众文化扎根于大众的生活。但是由于对如何与中国的现实融合的方式不了解,使得中国早期的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出现或多或少的研究上的障碍。一方面,只是通过法兰克学派等西方学派的理论,单纯地从批判的角度研究大众文化,也只关注到了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和娱乐性,忽视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丰富的文化社会资源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没有从社会环境和现实出发,考虑大众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我们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不能单纯只是以宏观的角度进行解读和批判,我们还应该研究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发展。因为它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历史的相互联系,这也对我们看待中国大众文化的当代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3]。
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大众文化对人的思想、价值、语言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个人不可避免的大众文化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盲目追求娱乐与享受,也因此在文化生活中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忽视自己的道德追求以及理想信念。
(一)大众文化市场不规范
首先大众文化需要大量资本作为支持进行产出与宣传,资本的投资方同时也需要通过大众对于大众文化的消费,才能获取相关利润。中国的大众文化也与西方的大众文化一样,在商品拜物教的冲击下,其文化的独立、自省和批判意识开始动摇,被资本的赢利作为工具来利用。因此在商品化的诱惑下,大众文化产品对合理经济效益的追求无限扩大,忽视了作品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导致许多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大众文化产品流入附近的大众文化市场。因此我们绝不能把大众文化的产品作为纯粹的商业性盈利的文化产品,这样会使得产出文化产品的质量降低。大众文化中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对主体的影响,会使公众过分重视物质的享受,而忽视个人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精神追求和培养。这不利于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二)大众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
大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取与扩充着更多的文化资源,还为其影响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而其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以及传播方式发展的无限潜力,这些都引发了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从多个方面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在世俗与商业的大众文化的大力冲击下,大众文化以其简单易懂和休闲娱乐的体验感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寻求自身解放的追求有很大的不同[4]。
(三)大众文化主体创造力缺失
在追求大众文化中的流行趋势的过程中,人们对于文化内容的追求转化为了对于利益与文化模板的追求。丰富与复杂的多样性的大众文化内容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社会大众开始出现被动地接受大众文化中所传播的内容的情况,甚至会使得人们习惯于直接吸收现成的完整呈现的文化产品,也因此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主体失去了对文化内容本应该具有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这也干扰和阻碍了人们的自主能动性。信息获取的碎片化、便捷性、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等特点,人们往往不经过思考和整理就快速浏览,他们只停留在文化信息的表面,忽视了文化信息的内涵,从而削弱和降低了主体的思维能力。
四、解决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引领大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正确的文化观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而且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也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大众文化的发展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群众的生活实践中获得那些引导个人价值健康发展的素材,真实、全面地反映群众的社会生活,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提高大众文化生产者和接受者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
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娱乐,通过娱乐,我们可以得到身心的深刻感受,得到心灵的净化。要让人们对娱乐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我们应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和乐观主义。一要正确弘扬传播学理论和娱乐观,倡导“真善美”,强化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第二,更新娱乐观念,媒体在提供娱乐活动时,应注重健康的娱乐形式和内容,引导树立健康向上的娱乐消费观念。
大众媒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媒体工作者应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承担道德责任,加强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加强责任心,“严于律己”,更加注重民生和现实问题,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坚持社会责任优先,媒体应该正确把握娱乐的尺度,引导观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唐山大地震》就是一部令人惊叹和鼓舞人心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健康的大众文化项目应该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应该是积极的,弘扬正义的。对大众负责,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媒体服务,这才是大众媒体存在的价值和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
大众文化要积极、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当大众传媒受到利益的驱动,行业自律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政府就应该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毫不留情地坚决打击恶习,防止和抑制大众文化不良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政府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并建立行业规范,使媒体能够认清他们的定位和方向。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应对电视媒体的泛娱乐化趋势。
(四)坚持先进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引导
大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才能够确保不偏离轨道。在新时代的中国,先进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基础,在引领文化多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规范的功能。大众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而先进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正确引导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发展程度,所以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大众文化观,创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一川.新编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孙洁.“娱乐文化”现象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2):80-81.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7-10-27.
[4]张秉福.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極影响及教育对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04(2):87-90.
作者简介:苏若琳(1997-),女,汉族,河北邯郸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