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2009-09-29李俊芳丁爱琴
李俊芳 丁爱琴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教学;特征;体验;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8(B)-0021-01
一、新教材中数学应用教学内容的特征
新教材中数学应用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的呈现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全封闭型、半封闭型、全开放型。
1.“全封闭型”的应用问题是指数学情境直接呈现所有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属于“全封闭型”的应用问题就相当于传统应用题,其结构特征是数学情境直接呈现完整的数学信息和问题,有明确的解题思路(步骤)和方法。例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1页例4,首先通过售货员和两位小朋友的对话引出了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再由小精灵聪聪和明明提示了解题步骤,然后学生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这种类型的题目一般思维定势、方法定势、结论确定。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儿童商店”的其他素材,搭配组合成同类或不同类的“全封闭型”数学应用问题或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全封闭型”数学应用问题进行适量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熟悉“全封闭型”应用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形成基本的解题技能和技巧,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半开放型”的应用问题是指数学情境直接呈现一部分数学信息和问题,同时题目中还隐含一部分数学信息和问题。它除了具有“全封闭型”的特征之外,还时常出现“你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吗?”等一类数学问题。例如,以“儿童商店”为背景的素材,由于货架上陈列了9种儿童玩具,玩具上都标有明确的单价。数学信息资源丰富,问题整合空间大,教师可重新选择新的教学素材,在解决了“全封闭型”问题的基础上,专门设置这样的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另外,教材中的“做一做”、“练习题”以及“思考题”都设置了不少题目,除要求解决现成的问题外,都设有如上的“半开放型”问题,教师要结合实际需要,既要调整改编教材,又要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对学生训练的力度。
3.“全开放型”的应用问题是指数学情境隐含全部数学信息、问题。“全开放型”相对于“半开放型”来说,开放的范围更大,问题的深度、难度增加。例如,以“儿童商店”为背景的素材。可继续选择为教学范例,只保留数学信息,再设置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实施教学。另外。教材中的很多习题,部分内容设置呈现的都是一个“全开放型”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多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二、数学应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与感悟
1.创设数学应用教学情境的依据。新教材中数学应用内容情境以符号语言、图像语言和文字语言三者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生动、直观,其内容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探索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以下两方面作为创设数学应用情境的依据和基础。一方面应根据新教材中的情境,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创设、调整、整合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截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实际情境,再转换成数学应用教学情境。
2.引导学生逐步建构数学应用教学的各级认知模式。例如,“全开放型”连环画式的情境图:“树上6只猴,树下7只猴”,提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还非常模糊,让他们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解决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全封闭型”结构特征的数学情境,在“全封闭型”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反复经历解答现成的问题,建立简单的算式模型。再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全封闭型”应用题的特征,逐步积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促使学生区分问题的提出和问题解答过程的异同。这样教学,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也促使学生体验与感悟到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