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校本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09-09-29王芸芳

甘肃教育 2009年16期
关键词:运作机制培训需求校本培训

王芸芳

[关键词]校本培训;特征;运作机制;培训需求:环境优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8(B)-0011-01

教育部提出教师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一种培训理念与继续教育模式,校本培训对于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进行,走质量内涵型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认识校本培训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与学校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主体”,即以现有的办学条件为本,以现有的发展为本,以深刻而明晰的办学理念为支撑。校本培训的内在涵义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特征。

1.培训组织的自我主体性。校本培训应根据教师与学校的需要,确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统筹安排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校级组织的自我主体性。如校本培训事宜主要由学校自身组织规划,培训方案由学校自身研究设计,培训力量由学校选派学科带头人及优秀教学骨干承担。

2.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校本培训要坚持从学校与教师的实际出发,应针对教育教学绩效不足的负面影响,如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实施多渠道、多层次的差异性、实用性培训,以求加强教师知能建设,使教师队伍逐步达到专业化水平。

3.培训目标的指向性。校本培训的目标,最终指向学校自身发展。旨在探讨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走质量内涵型道路,以增强学校的生存与竞争能力。

4.培训周期的延续性。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到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学校发展目标的战略活动,是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有效举措。其周期频率高,时间延续性强。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更新,教师队伍职务职称的变迁,从教人员的新老交替,不断增强了校本培训的延续性,并对校本培训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新要求。

二、完善校本培训的运作机制

在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建立健全教师校本培训运作机制,不仅符合中等专业学校师资培养的现实需求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发展的有力保证。

1.明确培训需求。即在全面普查办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培训需求,为培训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中等专业学校校本培训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因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其次是因学校人事变化产生的培训需求:最后是来源于教育教学绩效变化的需求。

2.编制培训方案。校本培训方案,由培训的目标及任务、项目及内容、层次及类型、时段及步骤、规则及要求、检验及评估等要素构成。其种类可依据培训项目的多寡及培训容量的大小而区分。培训方案草创后,必须经全体教师反复讨论,予以修改补充后方可颁布实施,从而避免其随意性、盲目性,增强其认同性、操作性及权威性。

3.设置培训课程体系。中等专业学校应坚持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训练结合为校本培训特色,并遵循职业技能优先、实践能力优先的培训原则,设置和构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及教育理论课等多元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在培训方式上,学校必须建立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4.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标准可参考借鉴柯卡帕切提出的“四标准”,即学员反映、知识标准、行为标准及培训成果。学校可对应其标准要求,比照评估培训成效,并做好评估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5.政策激励与环境优化。前者是指制定有利于促进校本培训及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性政策。校本培训应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培训资源,在教学科研一体化背景下开展诸如行动研究、经验交流、案例教学、实训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及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与能动性,彰显教师个人的人生价值。对于佼佼者,学校可给予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奖励。环境优化是指培育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优越环境。学校各级管理者应提高支持力度,积极倡导教师将培训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并充分评价与肯定运用较好的教师,关注新受训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建立和谐的学术交流环境,创设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这些都是环境优化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反馈,培育出支持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才能真正将培训成果储存起来,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得以有效释放。

猜你喜欢

运作机制培训需求校本培训
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参与酒店培训的必要性
研析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方法